浅析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时间:2022-10-09 04:29:47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的确,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解读文题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语文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标题往往是文章灵魂所在,往往成了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解读文题导入,往往能够开门见山,抓注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

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时,我就开门见山式的问道:“什么是浩然之气?”“古今中外你认为谁能称得上是有浩然之气的人?”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他们对这个词有了自己的解读,这是我顺势引导说:“我国亚圣孟子也谈了他的认为的浩然之气,我们看谁能又快又准的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文本阅读中。还有在教《长恨歌》时,我就用了这种 解题导入法:长恨歌,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

2 温故知新导入法

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让新旧知识相连,从而不断加宽加深学习的内容。

这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用的较多。讲《荷塘月色》时,从学生比赛背诵写荷花的名篇《爱莲说》来导入,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引出今天学习的另一篇写荷花的名篇。学习《故都的秋》时,就与学生同温《荷糖月色》中刚刚讲过的写景方法。为学生赏析文中的写景语段作好方法铺垫。

3 叙述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

学习《老子》的《有无相生》时,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前的故事。据说常枞是老子的老师,有一次,常枞病了,老子前去探望。他张开嘴巴给老子看了看,问:“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回答:“在啊。”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回答:“没有了!”常枞再问:“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老子恍然大悟。于是,老子的很多根本思想就在这舌头和牙齿的启发下产生了。同学们,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答出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及有无相生等辨证思想。这个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引起了他们的深入思考,还突破了《老子》选文的难点。

这样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4 音乐导入法

用相关题材的音乐内容作为开场白或背景材料,导入新课。较好地渲染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开启学生心扉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在指导学生完成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时,我也是先唱其主题曲。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也是用《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来开始的新课学习。

在学习《鸿门宴》时,我首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我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这种方法,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氛围,很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收效较好。

5 图片导入法

中学语文课能本上有许多彩图,通过引领学生观赏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在教授一些抽象的说明文时,更能让课堂与教学形象而生动起来。

如在学习霍金的《宇宙的未来时》,由于课文为科普类文章,阅读起来较晦涩,理解上也有难度。为了化难为易,激发学习热情,我用了好几张介绍宇宙的图片,张张都有奇幻的美。还把作者霍金的故事浓墨重彩的渲染了一番。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以及对作者的崇敬之情被深深的激发起来了。讲刘易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课时,也先给学生了很多动物们的活动场景。它们三三两两,或相亲相爱,或母子情深,或游玩嬉戏。俨然一个生动的社会。

6 对联导入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我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一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很快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悲愤之情,理解文章方便了很多。

7 视频导入法

现在影视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纸张文字。在学生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课堂上利用相关的视频来导入新课,让师生的耳目为之一新。

例如在讲《动物的游戏之谜》时,参加赛教的年轻老师就播放了五分钟的动物嬉戏游乐的视频,教室立刻就鲜活了起来。这种导入方法在讲《先秦诸子选读》中,我也插入了一些“于丹论《论语》”、“于丹论《庄子》”的百家讲坛的视频。在学习《赤壁赋》时,百家讲坛中介绍坡的视频就是精彩的导入。百家讲坛形象、生动的介绍知识,深入浅出,透彻明了,我认为在课堂上的插播效果很不错。

8 朗读感染导入法

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诗歌、散文、文言文,都特别注重朗读。故而,用朗读来导入新课,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进教室我就播放了朗读带,让学生认真听,听断句,听轻重快慢,听节奏起伏,听感情基调。听完后尝试朗读并比赛。在学生一次的熟读甚至成诵的程度,我再点拨了这首诗的几大特点,学生理解领悟的很快很到位。学习屈原的《湘夫人》时。我也用了朗读导入法,用了反复诵读的教学方法。一上课就让学生一听课文朗读,听生字,听完后十分钟当堂处理字音字形字义,二听课文朗诵,听故事情节,听完后复述课文内容,即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全文。三听课文朗读,听感情基调,听抒情手法,师生共同研讨。通过反复的听读课文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学实例,在教学中俯拾皆是,不再一一介绍,但这种用朗读来感染学生的导入方法的确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9 激疑导入法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设置疑点导入,很能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时,我就用了设疑激趣的办法,一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歇后语吗?

万事俱备 ――( ),周瑜打黄盖―( ),刘备招亲 ――( ),司马昭之心――( ),刘备的荆州――( ),张飞穿针 ――( ),三个臭皮匠――( ),马中赤兔 ――( )。

谁能讲讲下面谚语中的故事:曹操下江南――来的凶,败得惨。赵子龙战长坂――浑身是胆。赵子龙出兵――回回胜。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用空城计――情非得已。于是学生争先恐后的讲起了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这节课就上成了三国故事会,成了学生读书交流回报课。

10 引用导入法

名言警句,精美语段,优秀诗词,甚至经典歌词,流行语,广告词、谜语等,他们都展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把这些知识摄入到课堂上,设计为精美导语,让语文课堂活泼有趣,诙谐幽默,不乏为精彩之笔。

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时用“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 例如在高三复习现代文阅读时,我引用“读书使你明理,读书让你睿智,读书教你学会生活,读书教你学会做人”来走进课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课导语设计上,应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思品教学的评价 下一篇: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