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挑战

时间:2022-10-09 04:24:05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挑战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手段、速度和水平,但同时也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挑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管理 教育技术 教学活动 教学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着高等教育一次新的革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如何迎接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探究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各种先进技术,如数字音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仿真、多媒体技术等。相对教学而言,能促进教学手段改进的主要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1]。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原则,通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管理环节,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组合,推动教学工作正常地、高效率地运转[2]。

2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2.1 从教学改革自身的角度来讲,为适应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需求,教学管理必将多样化,原有的借鉴高校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向多层系、多形式、多类型方向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我们需要加快实现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学管理。

2.2 实现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学管理,是适应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管理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掌握并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更快、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管理教学,是目前社会的大势所趋。

3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管理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能否使教学管理效益最优化,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3.1 教学管理理念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一种过分注重智育、注重分数的管理,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是一种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而在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学管理应实现开拓式、整体式、开放式及多向式管理。[3]

3.2 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挑战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较低,多数管理人员依旧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信息处理能力弱,未能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等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学管理的重要保证就是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所以目前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构建信息网络、公布信息平台、运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资源、制作教学课件等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4]。

3.3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挑战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调度,选课,教学档案管理等。要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系统平台支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网上技术仍有待于开发和应用。而且教育信息化决不是简单的以计算机网络代替手工劳动,而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管理革命。教育信息化不仅使教学信息得到共享,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涉及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全新管理改革,是驱动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改变“重物轻人”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行之有效地教学管理系统[5]。

3.4 教学活动的挑战

3.4.1 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辅助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等形式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对“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授课模式”提出了挑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方面的不足,可以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并用的生动真实的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认为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因为它的信息量大,且内容变化快,设置好一次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准备。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它定位在技术层面上的。信息技术脱离不了工具,但决不能简单地看成工具。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1994年定义很明确:信息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教学)过程和资料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学习是目的,过程和资源是对象,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是范围[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对学生的灌输,多媒体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4.2 教学内容 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应体现有关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多媒体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些信息灌输于各专业的基础课程系列和实践技能基础课程之中。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每位老师在教学内容上需思考的问题。

3.5 教学评价体系的挑战 对于学校而言,不能简单地将评价结果和奖励、惩处等物质利益直接挂钩,也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的唯一评价标准。绩效技术理论认为,影响教师教学绩效的因素,除其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外,还包括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教学绩效目标、绩效反馈与指导,激励机制等教学管理方式等原因[7]。因此,为提高整个高职院校教学水平,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多角度建立合理激励的评教系统,以确保整个教学良性地发展。

3.6 教学制度的挑战 在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学年制,或以学分为点缀的学年制。要求全年级学生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培养,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这种做法,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基础以及接受程度的差异等方面存在缺陷。显然,现行的学年制和大学生缴费读书,毕业时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存在矛盾。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早出人才和培养尖子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也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教学制度正从学年制、学分学年制向着完全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转变[8],这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既是优化更是挑战。

3.7 对学生管理的挑战 目前,互联网技术给高校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现代信息社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提供各种信息知识和技术,一方面把学校教育推向了社会和家庭,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传播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使学校可以在各种事件、地方向学习者进行各种层次的教学,有利于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相互促进;但同时,由于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思潮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被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到每一个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的教学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大学教学管理变革的催化剂,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和支撑体系,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事情。

参考文献:

[1]胡泽民,黄少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过程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2]吴志宏等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3]朱慧.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4]王冰.对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5]张依凤.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研究-以济南大学为例[D].河北工业大学,2008.

[6]陈绪元,李星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技术导刊,2006(6).

[7]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

[8]卢铁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2).

作者简介:邓己红(1979-),女,湖南永州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为读者教育。

上一篇:浅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