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员工生存调查

时间:2022-10-09 04:22:07

中国企业员工生存调查

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而如何更好地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我国企业时下的必修课。

2011年11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就《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今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有望统一征收。

目前的法规规定,企业只需给员工上“三险”(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但是今后将可能出现变化。根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在征收险种上,将原办法规定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扩大到全部五项社会保险,增加了工伤险和生育险。专家认为,将工伤险与生育险纳入强制缴纳的意义在于增强非公有企业职工、小企业职工及农民工的保障。这也预示着企业员工的生存状况将大大改善。

11月22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布《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无论是从福利待遇还是用工环境,我国企业员工的生存状况在不断改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国13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小时)。

此外,为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国家也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探索全国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指导意见;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实行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高职工工资收入的财税扶持政策。

虽然国家从政策上大力规范企业用工,企业自身也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但实际上,企业员工生存状况还是不容乐观。

■现状堪忧

1863年,一位叫玛丽・安沃克利的英国服装女工在连续工作26个小时后因病死亡,伦敦所有报纸都报道了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143年后,相似的悲剧再次上演:2006年5月28日,25岁的华为员工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不幸去世。4月底住进医院以前,胡新宇从事封闭式的研发工作,经常在公司加班,打地铺过夜。无独有偶,同年5月底,中兴通讯郑州处工程师程明出差进行电信重点设备保障工作时,在河南省漯河市不幸去世,年仅32岁。程明的去世被同事认为是“过劳死”。

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引起了人们对企业员工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实际上,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来说,加班现象十分普遍,竞争的压力迫使许多人为了生存而拼命工作。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加班已经是亚洲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近日,由《生命时报》联合新浪网“健康频道”、搜狐社区、39健康网展开的一项企业员工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员工健康关心太少。能“定期为员工体检”、“有规范的年休假制度”、“每年组织运动会”的企业,分别仅占23.9%、16.8%和10.0%。当发现身体不够健康时,有45.3%的员工认为,企业什么改变都没做。

“近年来,由健康原因导致员工过劳死、频繁跳槽的事例已不在少数,富士康事件就是企业忽视员工健康的一个极端案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

位于深圳的富士康厂区接连出现员工自杀事件、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的深圳旗舰店惊爆虐工事件,勾勒出中国工人群体的悲情轮廓。当劳动和睡觉成为生活的全部,由于重复、繁重的劳作,工人之间沟通甚少,而厂内的休闲娱乐设施也变成摆设,尖锐的劳资关系重新引发了对员工生存状况的思考。

■压力转嫁

专家认为,造成企业员工长时间加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将发展压力转嫁到了员工身上。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还普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拿出成绩,特别是上市公司每3个月就要交出高增长的业绩,才能满足市场期望。这样的压力使得企业不敢松懈,并将经营压力下压到每个员工头上。

劳资问题专家左祥琦表示,在欧洲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欧洲的企业禁止员工加班,不论强制还是自愿。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已经走过了野蛮增长的阶段,一些知名公司会进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证和检查,以便最大程度地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而在我国,虽然立法原则是限制加班,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超过3小时,周六、周日加班优先补休,每月累计加班不超过36小时。“但是,目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使我国无法像欧洲一样立法禁止加班。”左祥琦说。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明认为,国外企业健康管理做得好,还有政策约束的原因。比如,美国规定,员工的健康状况不好,企业需要缴纳的保险费用就升高。

■专家建议

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

专家建议,可以从三方面关怀员工。第一,全面关注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动态。通过科学测量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不同员工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进行人力的配置和优化,更重要的是解决激烈市场竞争带来的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

第二,及时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诉求,建立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制定完善配套的机制,使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替员工着想,从而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维护稳定。

第三,认真解决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困难。企业管理者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

上一篇:跨国企业的人文关怀 下一篇:中国员工感受时代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