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10-09 03:52:3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的大局已成。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实现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 国际竞争力

实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走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秩序发展之路,让资金以市场规律自然调节,并进行合理流通和重新配置,必将有效推动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进程。

一、实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服务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标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率被形象表述为货币资金的价格,那么它就和普通商品价格一样受市场杠杆的调节。这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所在。各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参与竞争。在利率标准没有彻底与市场经济接轨之前,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监管,并通过宏观调控利率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计划经济理念左右和影响金融市场的历史阶段,利率监管方便于央行有效地应用利率浮动实施经济调控,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融资行为完全纳入宏观调控的模式中,从而实施总体控制金融经济的目的。然而,和市场脱节的利率管制行为常常使价格机制在资金流向与市场配置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不便于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遏制了经营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企业客户有效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由商业银行、自然储户、贷款企业三方构建的新型合作与服务关系,是以市场杠杆为标准的和谐稳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纽带关系,它必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发展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调整和转变。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获得自主的定价权,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进行产品调整,特别是发展中间业务,进一步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当然,企业客户要取得较低利率的贷款,就需要有良好的信誉、很好的现金流。从储贷对象的组成范围观察,利率标准按市场调节本质上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区别对待的途径,其实施过程主要是对储贷对象和项目给出不同的利率标准,更加有效地强化了经济结构重新调配的力度。这其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事物发展的另一层面,利率市场化的不规范运作会加剧银行间的竞争,从而对银行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和冲击。除此而外,利率标准按市场规律自然调节,有可能拓展信用风险,而由利率不确定导致的经营风险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激烈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考验一个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配置资产能力。如果利率进行了市场化调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很快就会受到冲击,银行的经营理念也一定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种趋势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探索多元化的金融新项目,更新服务理念,彻底改造成优质高效的服务型银行。

三、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与国际金融市场同步发展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更多地键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增多,利率市场化成为基本要求。这表明我国金融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只能引入全部灵活的市场价格机制。金融市场开放以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将受到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率变动与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趋同性将会进一步增强。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不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定;债券市场的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券的发展滞后;股票市场大起大落,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比重过高,民营企业比例偏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市场做空机制刚刚起步;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市场在萎缩等。因此,要推进利率市场化,首要的是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

四、商业银行须强化市场风险管理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要成功应对市场风险,必须树立强烈的利率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利率风险必将成为其主要业务风险之一,利率风险将渗透其各种业务活动,且将影响其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必须从经营观念上高度重视利率风险管理,设立专门的利率决策机构,从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各个业务环节全方位落实利率风险管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世界金融大潮中谋求发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市场风险将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逐渐降低利率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银行应从多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商业银行应改革传统的信贷定价标准和固定模式,自觉对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为合理定价与有效配置资产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在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我国金融业竞争环境与国际化同步发展的未来,就必须引入完全市场化的灵活的利率竞争机制,以利率市场化发展为契机,可强化金融市场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潜能,提升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各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2005,1.

[2]唐立新.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防范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4,7.

[3]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作者简介:张晓春(1968-),女,汉族,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研究方向:金融、信贷。

上一篇: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1978-2010) 下一篇:浅谈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