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民歌与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

时间:2022-10-09 03:31:15

乡土民歌与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

【摘 要】 建设校本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植根自身民族文化土壤,开展师生互动、家校联系、社会实践,是整合乡土民歌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中学语文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多元能力。

【关键词】 乡土民歌 课程资源 整合

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乡土民歌,反映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及民情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它是我国社会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从当地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在国家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开展整合乡土民歌与中学语文课程的研究。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强调课程开发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把语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到民间采集诗歌,参观周边的民族风情园,深入农村参加民族节日,看唱山歌比赛,到图书馆查阅民间诗歌等活动,使“社会成为学校”,凸现语文人文性特点。

搜集、保护乡土民歌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传承并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侧重探索民歌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策略,编撰《乡土民间歌谣》校本教材。

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民歌类课程资源库的建库问题,建立“民歌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传承和光大土家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调查本地丰富的民歌资源。通过走访,向民间歌手咨询、请教,了解本地区的民歌资源

2、通过参观、查阅文献、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地区民歌资源的关心、兴趣和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提出民歌信息化校本课程的大纲和框架,并撰写调查报告。

3、师生合作整合民族地区民歌资源的有关资料,开发中学语文课程。

(1)调动学生收集和整理民歌资源的有关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源的收集和分析研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留意采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资源,形成实践意识和习惯。利用课堂讨论、手抄报、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成果,建立《乡土民歌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网上学习资源平台并保持及时更新,开展开放式学习。

(2)对师生合作整合民歌资源的形式进行研究。让师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并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民间歌手、参观体验等形式获取民歌资源。通过教师提供的课件、课堂实录或校园网网页,以民歌为基本范围,教师进行简洁提示、设问或引导,让学生讨论或交流,将散落于民间的土家民间歌谣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对土家文化中的民歌的认识和了解,以点带面,了解更多土家文化知识,从而传承和光大土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3)对师生在民歌资源的筛选、加工和贮存过程进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师生讨论、学生自主交流等活动,对所获取的民歌资源去粗取精,筛选,把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根据资源的取舍过程研究学生辨别能力、审美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策略和操作方法。

通过以上努力,起到不少作用:

1、学生学习到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心、自豪感。

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社会灾难接二连三。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等,面对晚清政府的不断丧权辱国,有的国人因此怀疑,进而否定中华文明、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甚至如今还有人也对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外人士对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却是敬重有加。譬如,被美国前总统林肯誉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的世界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就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2、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 、对事物想象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力、书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乡土民歌校本教材的内容,学生改编故事,自编自演节目,进行山歌对唱,民歌朗诵,生动形象,乡土气氛浓厚,我们把这些内容录制下来,刻录成光盘,有的内容录入在学校的网站上,引起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认识了解了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学生的朗读水平能力 、对事物想象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力、书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歌》[共4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人民

出版杜,1980

2 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

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议乡土民歌的创作手法 下一篇:基于通道费盈利模式的中国零售业零供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