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的临床见习教学经验体会

时间:2022-10-09 12:07:47

《中医诊断学》的临床见习教学经验体会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不仅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而且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对后续临床各科的学习乃至于临床应诊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 教学质量 见习教学

一、教学不足之处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灌,学生收”为主,单靠学生背诵单调枯燥的基础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也难以得到训练和培养,单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有关技能培养的内容少而抽象,直接影响学生诊断技能。学生得不到充分接触临床的机会,缺乏临床实践的锻炼巩固,随着高等中医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人均教学资源相对减少特别是临床基地不足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因此《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向不仅要学生弄通弄懂基本理论,还必须提供熟练掌握诊断技能的机会。

二、临床见教方法总结

1.临床见教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以往的中医诊断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重视教师的表达传授及知识的系统性,往往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前期学习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后期学习临床实践时又忽视了对课本知识的温习,不能温故而知新等弊端。学生首先要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这是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了解的基础。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全课程,对课程全部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发现课程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而联系是记忆的前提和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发现重点疑点,带着疑问听讲,以便个个击破掌握。在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重点的掌握和学习,使学习的重点明确。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很重要:不少学生在学习阳虚证时,发现阳虚证患者既可表现为自汗,又会出现无汗。既可出现小便清长甚或尿失禁,又可表现为尿少水肿,随即提出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对立症状病机的问题。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现成答案,而是首先发动其他学生思考、讨论,或是指导读书,启发思路,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2.临床见教“黑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与黑板式教学各有千秋。黑板式教学以讲授者系统的讲解、详尽的表达、深刻的剖析见长,能较好的体现讲授者的意愿和情感。譬如,对《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的讲解,讲授者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对某一脏或腑的生理功能进行阐述,包括生理功能失调所致病理表现的原因、临床症状、变化机理等方面,由浅入深、由点及面详尽讲述脏腑生理变化的方方面面,使刚刚接触中医学不久、对中医学理论仅仅零零碎碎学习和理解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银丝串珠。但中医学理论往往来自于古典书籍,有些内容难免晦涩、枯燥、抽象,难以理解,若不注重学生对讲授内容及讲授方法的反映,而采取“满堂灌”式“单方面”行为,就更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甚至反感情绪。多媒体将《中医诊断学》中许多模糊不清、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来,如充分利用幻灯片、课件等影像资料,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看图描述所见,这样做即可以加深记忆印象,同时又可锻炼他们观察能力及用专业术语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有目的地采集一些临床病人就诊录象资料,给学生放映,模拟门诊现场,让学生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病理改变。使学生过目难忘,印象深刻,从而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临床见教重视模拟诊室教学

《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比较抽象,特别是诊法部份,课堂教学讲述的各种正常与异常特征,主要是靠文字描述和口头形容,如28种脉象特征,所谓“脉理精微,难以言传、胸中了了,指下难明”。只可意授不可言传,先贤之见足以告诫后学掌握脉诊之难。脉象模型手等临床器械的应用,使学生反复体会,从多途径、多角度加深同学对脉象,“位”、“数”、“形”、“势”,的认识和体会。舌诊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望舌训练中要求同学反复体验自己或健康人的舌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观察比较。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望舌的先后顺序,全方位描述,写出望舌的结果,教师逐一点评。学生不仅是获得固定的概念、原理,得到的是内化了的知识,同时逐渐学会了如何分析、判断以及正确治疗各种疑难病案。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扩大自己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处理复杂病的能力及自信心。

4.临床见教重视实践教学,尤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临床见习课是课堂讲授的补充和完善,是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接触病人的开端。它通过在见习过程中对典型病例的直接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强化了对学生四诊操作技能、辨证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去全面正确地收集病情资料,分析判断病证,以尽快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和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加动手能力,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首先任课老师临床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质量。带教教师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做好示范,讲解要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以逐渐提高学生诊察疾病、认识疾病的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分别对病人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教师在现场旁听。然后带教老师适时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进一步对病史部分的缺陷予以归纳讲评。让学生知道在实践中认识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如何灵活运用各种辨证方法得出正确的临床诊断用实践检验中医理论,再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实践。

三、结语

总之,近年来教学手段的进步使《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医学生人数的递增,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的不足己成为阻碍教学质量上升的瓶颈。学生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社区义诊,随导师抄方,还可通过建设高质量的远程诊断系统,将临床医生诊病全过程实时传输并存储供学生远程见习等途径拓宽见习渠道,必将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中医诊断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利用教师话语培养学生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