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讲师之死

时间:2022-10-09 12:06:02

背景:讲师之死

晏才宏去世后,上海交通大学的BBS上,悼文如潮。短短三天内,已达上千篇。他的学生以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老师,并自发筹资,要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3月12日,他因肺癌去世,时年57岁。

传奇教师

在学生的追忆中,晏才宏是一个“传奇”。他喜欢讲课,并讲得“精采绝伦”。据说,他上课只带一杯茶,一支粉笔,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再加上一手漂亮的板书和抑扬顿挫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学生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

如果只是讲课好,还不足以赢得学生如此爱戴。晏才宏对学生、对教学有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他的家离校区很远,晚上常因为学生答疑错过校车,回家还会接到学生的电话,于是他干脆住进校区招待所,以便接待学生,每周只回家一两次。后来,晏才宏索性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晏才宏天生是一个教师。一次他上街,在家具店看到店主读初中的小女儿正面带难色地做题,为数学不及格而懊恼。他马上坐下来帮孩子讲解,临走还留下联系方式。后来孩子果然找上门,晏才宏为她一补就是两年。诸如此类的答疑补习数不胜数,他从来分文不取。

去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堂课,晏才宏宣布,自己已患肺癌,这将是最后一堂课。他语气平静,照常开讲,却史无前例地拖堂了。

一周后,他又出现在讲台上。“由于新老师没到,我继续把第一章讲完再告一段落。”据悉,那一课许多学生是含泪听完的。

“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一位学生在BBS上留言说。

以讲师终老

很多学生说,晏才宏是自己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也有很多老师承认,自己讲课远不如他。但晏才宏的才能和心血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任教上海交大已17年的他,直到去世还只是讲师。

在上海交通大学,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是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有人说,晏才宏长期只顾教学而与科研脱离,已经“手生”,写不出论文了。但也有人反驳说,他聪慧超群、学识渊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根本不在话下。即使不写论文,以晏才宏讲课的水平,把课堂记录整理出来,也很容易出教材。但他一直没有这样做,令许多人难以理解。

晏才宏生前,也有人就此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因此,晏才宏甘于淡泊,过着清贫生活。他很少接项目,把心思全都花在教学上。昔日朋友、同学身居高位者比比皆是,但是没有人听到他抱怨。

有人称赞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风”,宁肯不要头衔和待遇,也不制造“学术垃圾”,实属难能可贵。但也有人说他“傻”。

在生命最后一刻,晏才宏说:“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

高校评价体系“一刀切”

尽管晏才宏看破名利,没有怨言,但他的处境引发了人们对于高校现状的强烈质疑。由于没有论文,即使课讲得再好,也不能评职称,那么教学在高校中置于何地?只讲课的教师在大学应该有什么地位?

清华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原是教师的本职;教学,也应该是大学的第一要务。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要办成研究型大学,科研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学的地位则每况愈下。不少学校急于办成研究型大学,片面强调科研特色,任意抬高科研的地位,教学不仅相形见绌,连基本地位都保不住了。

而在评价科研水平的指标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论文数量,这成了提升职称的硬指标。这种对论文的盲目崇拜,使得许多老师急功近利。像晏才宏这样一直讲课而未发表论著的教师,自然只能以讲师终老。

“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说。

葛剑雄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真正办好研究型大学,包括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完善学校内部的分工,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二是使职称回归本来意义和应有的地位。比如说在研究型大学中,教授应该具备教学与科研两方面成就,并承担两方面的任务,应该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数量。只承担教学的教师可以另定系列,或者称为讲师,可分不同等级。只承担科研的教师可定为不同等级的研究员。资深的、贡献大的讲师和研究员也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享受类似教授的待遇。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晏才宏的际遇才不会重现。

上一篇:白重恩:建立物业税体系一举多得 下一篇:冤狱频现质疑死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