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漫谈 第3期

时间:2022-10-08 11:13:18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掀起来支教热潮,很多志愿者选择去、贵州等偏远山区支教。郑州市教育局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支教工作,鼓励大批有志于支援乡村教学工作的教师踊跃参加。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本身是一项惠民工程,充实了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的匮乏,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就该问题简单谈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城乡教师交流;支教;教育公平

郑州市教育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组织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迄今为止,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已经开展了数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第一、开展这项活动为城乡教师沟通和交流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感悟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探讨的空间。第二、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增强了兄弟学校间的友谊,促进了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优秀的教师下乡支教,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使优势的教学资源向弱势的教育资源流动,有效的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的趋向平衡,发挥更大效用。第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然而,不可否认,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开展只有数年,尚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充满困难和挑战。比如,有些优秀的教师惧怕支教条件艰苦,不愿下乡支教;有些学校选择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支教,经验不足,对兄弟学校帮助不大,有违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的初衷;有些接收支教教师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安排的工作,对于前来支教教师,只是随意安排岗位,走个形式,敷衍了事……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制订并完善相关政策,对下乡支教的教师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

支教教师不仅有精神上的奖励,比如,颁发荣誉证书等,还要有物质上的奖励,比如路费的补助等。首先,下乡支教的教师是暂时告别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去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这本身是一种奉献精神,应该大力倡导。因此对于下乡支教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是必要的。其次,某些优秀的教师惧怕支教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艰苦,思想上,抵触支教甚至拒绝支教,行动上,不积极参加甚至逃避支教活动,因此对于下乡支教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激励手段。这样可以鼓励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加入支教的大潮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完善相关制度

派遣支教教师的学校要积极响应市教育局政策,认真领会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的目的,选拔真正优秀的教师下乡支教,使优秀的教师流动起来,这样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才能有广阔的交流空间。因此派遣支教教师的学校需要慎重考虑,本着教师资源的原则,力求选拔出优秀教师支教,而不是懈怠工作,随意选择教师支教,敷衍了事。

三、接收支教教师的学校应该对支教活动充分重视,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

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本身为众多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本校教师和支教教师可以一起工作,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因此,接受支教教师的学校应该给本校教师和支教教师交流与学习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开展活动,争取使支教教师发挥最大作用,使支教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而不是对怀着满腔热情前来支教的教师随意安排岗位,不闻不问,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使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变得毫无意义。

四、支教教师务必从思想上对支教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行动上要满怀热情投入支教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有幸投入支教的大潮,成为支教一员,一年的支教生涯无疑成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这一年里,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没有原来那么优越,甚至比较艰苦,作为支教教师不能有一丝抱怨,用最短的时间积极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与本校教师和谐相处,一起工作,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毫无保留的拿出来共同分享。

五、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开辟更多形式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

目前,教育局已经探索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在接受支教的学校任教一年;教师可以选择送课下乡,到接受支教的学校上观摩课等等。为了使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更有效的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教育局可以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探索并开展更多形式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

2009年,我自愿报名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被安排到新郑市中专支教,在该中专任教一年。条件艰苦,夏季闷热,冬季苦寒,虽满怀热情,但毕竟教学年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无法给该校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经验等等,倍感惭愧。不过,一年的支教生涯,历练了我,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殷切希望郑州市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使优秀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上一篇:教好语文应摒弃功利之心 下一篇:简析河南潜存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