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初中美术课的一些感悟

时间:2022-10-08 10:45:09

我对初中美术课的一些感悟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77-02

现如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也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家长们也开始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而孩子从小都喜欢画画,从会拿笔到上幼儿园期间,几乎都喜欢画画。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大约有90%的学生喜欢画画,到小学六年级时只有大约70%的学生爱好美术了,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急剧下降,学生们总是懒洋洋地趴在课桌上,极不情愿地画两笔,交给老师,敷衍了事,更有学生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没有,把美术课当成“消遣课”、“放松课”,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我们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小学阶段的“天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初中学生渐渐少了小学生的那种“天真”,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见小学生那种大胆的线条和自由表现,取而代之的是害怕错误的畏首畏尾的谨慎表现,表现出画画真难,这对我们来说、对学生来说都是件痛苦的事。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观察世界方式方法的变化,眼睛的欣赏水平很高,而理论水平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画面很空甚至画不出来的“学困期”。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自己不是“画画的料”,于是很多学生就选择了放弃。这样的案例在每个班级比比皆是。针对这个情况, 我粗略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要注意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面带笑容,让学生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说话声调要有高低变化。如讲《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我出示画有表现春天的投影片,“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上热烈、活泼的气氛,让他们大胆的参与进来。再有,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课堂,可以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自然界中的许多物体生动形象、绚丽多姿。一望无际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树枝、湛蓝的天空、青翠的小草……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带来愉悦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原则,这些都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我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美,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还逐渐引导孩子注意对象的内在美,使学生获得美的感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二、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其次,我认为上课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上课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欣赏,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第一节欣赏课上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要使用的是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等,效果很好。这对于美术欣赏课来讲,欣赏的对象是最关键的,如何利用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直接感染学生是美术欣赏课中最值得研究的课题。多媒体教学为此提供了最佳的手段。我们利用电脑,美术作品的来源途径就非常广泛了。扫描或从光盘、网上下载,都是制作课件时获取图片的好方法。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处理图像,可制作出集图、文、声、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它能融入声音和动画。

另外,我们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教师需要灵活的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那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而我们的后代也将是克隆的后代。如著名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今天这样的事不应该再发生在我们教师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多些鼓励多些表扬,会让学生们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对学生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美术教学应该力求给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用它去发现美,还力求给他们一双灵巧的手,用它去创造美、表现美,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情操,净化灵魂的目的。基于这种出发点,我在上美术课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积极加以引导,鼓励,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才有可能创造美、表现美。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想象、临摹等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在美的认识,学生体会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美的表现力。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现如今,我们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然而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渠道,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应该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我们要努力把每一堂美术课都上到最精彩,灵活的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的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这是我们的责任。

上一篇: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下一篇:新课程试验中语文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