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时间:2022-10-08 09:50:26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许多应用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创新,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极为重要。要引导好学生的思路,用类比、图示等方法使问题具体化,所以,审题是学好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提高;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30-01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步骤,是解题思路的基础,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审题思路是否正确,关系到列算式的正误。审题在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解答应用题至关重要的起点。因此,必须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引导读题,弄清题意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读题时,必须要求学生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漏字,把题目读懂、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抓住题目的关键句子。队关键句子要反复读,反复思考,弄清楚量与量之间的联带关系。例如:在“倍”字的应用题中,要抓住带“倍”字的这一关键句要反复读,弄清数量之间的联系,抓准两种量中谁是一份数,谁是总份数,方能确定算法,以避免见“倍”字都统统用乘法计算的错误做法。

二、引领学生思考,沟通数量关系

在教学生审题的同时,要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勤动脑筋、善于联想。要由一个量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量。由一句话想到与之相应的算式。比如在应用题中。当看到“比”字,要引导学生“谁”与“谁”比。沟通两个量,“谁”多“谁”少,每当我们看到“倍”字就要想到哪个量是“一份数”,哪个量是“总份数”,弄清相关联的量,建立数量关系,使学生从中可以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三、类型相似进行对比,从中辨别数量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比较差,对类型相似的一些题目,容易混淆不清,往往会出现审题的错误,列出错误的算式,执教者要经常把一些类型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思考,解答。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1、篮子里有30个桃子,李子比桃子多6个,李子有多少个?2、篮子里有30个桃子,桃子比李子多6个,李子有多少个?“李子有多少个?”,这两道题目虽然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也相同。但是关键句子不同,所以解法也就自然不同,千万不能见“多”就用加法算,而要把相关的数量弄清,分析清楚。第一题求的是多,就用加法算:(30+6=36(个)),第二题求的是少,用减法算(30-6=24(个))。又如:3、篮子里有30个桃子,桃子的个数是李子的6倍,李子有多少个?4、篮子里有桃子30个,李子的数量是桃子的6倍,李子有都少个?这两道题也是关键句不同,解法也不相同,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关键句子的数量关系。第三题是求一份数是多少,用除法算(30÷6=5(个))第四题是求总份数,用乘法算(30×6=180(个)),通过用一些类型相似的题目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比,使学生从中辨别题目数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也就有较大的提高。

四、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概括能力很差,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的孩子,见识范围小,对抽象思维的概括能力尤为更差。在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就不容易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能借助直观图形或线段图来体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的透明度。在引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小明、小刚和小勇三人练习投篮球。小刚比小明多进3个,小勇又比小刚多进2个,小勇投进的个数正好是小明的2倍,三人一共投进多少个?要算出三人共投进多少个,必须先算出小明、小刚、小勇各投进几个,最后才求出总数,但本题数量关系复杂,不容易弄清题意,可利用线段图表示各个量,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问题就可以解决:

通过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能把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把复杂的内容化为简单,这样学生就容易从线段图中看出它们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找到合理的解答方法。

教学生学会审题,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安排训练,才有可能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几句话:化繁成简易达通,理顺弄清为旨宗。吃透相关词语句,解答题目更从容。

参考文献:

[1]郭晓娜,靳玉乐.反思教学与课堂公平[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

上一篇:中文菜单英译探讨 下一篇:从人类学到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