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8 09:50:26

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荞麦是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其种植投入少,无公害,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蜜源于一身,被誉为“杂粮之王”。近年来,随着人们营养观念的改变和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荞麦作为一种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杂粮,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荞麦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建立荞麦生产示范基地。为解决荞麦的销售问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协助加工企业开发了荞麦系列产品,市场反响良好,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贡献。

1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种植荞麦的历史悠久,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徐、淮、盐、通、扬、泰等地区。历史上,全省荞麦种植面积曾超过7万hm2,后因“缩旱扩水”等诸多因素,面积逐渐减少。全省荞麦常年种植面积3.3万hm2,以种植甜荞为主,单产水平在1 200 kg/hm2左右。荞麦作为秋季填闲作物,主要是春玉米、春花生和春大豆等作物的后茬。田块主要安排在一些排灌条件较差、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以提高复种指数,并没有将荞麦放到特用优质旱杂粮的高度。因此,荞麦生产从品种布局、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产品生产与加工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仅满足于自给和初产品的加工。目前,江苏省荞麦产业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存。

2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2.1有利因素

一是江苏省的地理和气候适宜种植荞麦。荞麦生长要求无霜期较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江苏省荞麦种植地区符合这些条件,荞麦长势良好。二是生产中推广使用荞麦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做到了良种良法配套,荞麦生产水平有所提高,高产田块单产水平达2 t/hm2以上,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三是市场对荞麦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前景良好。随着人们对荞麦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的认识,荞麦由过去的填闲作物转变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荞麦加工产品也日益增多,种植荞麦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荞麦生产化的进一步发展[1-2]。

2.2不利因素

一是生产实际中优良品种缺乏,农民常以自留种为主,新品种更换速度慢,品种退化严重,使荞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商品性差。二是荞麦生产处于盲目状态,缺乏政府的扶持和引导,荞麦种植面积小且分布零散,区域优势不明显,难以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原料收购,不但影响生产基地的管理,而且不利于标准化作业,限制了荞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三是实际生产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民对荞麦多进行粗放耕作,最终导致产量很低。四是江苏省专门从事荞麦研究的科研单位少,专业人员更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也相对较少;开发高质量的荞麦系列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启动资金,尽管农技部门参与荞麦开发,但加工企业依然存在资金缺乏、产品加工技术不熟、营销经验不足等问题。五是江苏省开发并上市的荞麦产品有纯荞麦雪、配方荞麦挂面、剥壳荞米、荞麦芽茶、保健型荞麦枕等。开发出的产品虽然质量上乘,但是产品包装设计、加工深度和配方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3-4]。

3发展对策

(1)“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燕麦、荞麦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落户江苏省泰兴市,这必将对当地荞麦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泰兴综合试验站将在荞麦品种选育、种质资源鉴定、病虫害防控和高产示范方创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攻关,并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大面积示范、辐射和推广应用。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不但要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建立荞麦种植基地、兴办相关企业,而且要为荞麦科研提供资金。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将荞麦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计划科研项目加以扶持。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通过股份制形式吸收外资和民资参股。

(3)加大品种更新力度,提高荞麦产量和品质。全面更新荞麦品种是解决江苏省荞麦品种老化、产量低且不稳定的根本出路。以筛选和引进品种为主线,同时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和提纯复壮,从中筛选出适合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十二五”期间,泰兴综合试验站将在如皋、泰兴、姜堰、江都和赣榆5个示范县进行荞麦新品种展示和荞麦高产示范创建。

(4)总结和推广配套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荞麦优质、高产、增效,增强竞争优势。加大对荞麦系列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荞麦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建立荞麦优质生产基地,实现规模种植。要充分利用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壤肥沃等优势,严格按无公害生产要求,高标准建立规模化的荞麦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和大面积机械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促发展。

(6)加大对荞麦营养、保健价值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尽管人们种植和食用荞麦的时间较长,但对荞麦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认识仍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荞麦对人类的食疗作用不断被发现。因此,必须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荞麦食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人们对荞麦的消费意识,扩大消费群体。

4参考文献

[1] 贺观钦.江苏旱作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67-381.

[2]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1-63.

[3] 北京农业大学.耕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108-114.

[4] 邓天凤,唐文峰,吴永芳.喜德县乔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西昌农业科技,2011(2):15-16.

上一篇:宽城县黄芩产业发展措施 下一篇:“农村”之不存 职教焉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