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8:59:40

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24-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心理状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的心理症状得分要高于观察组,说明对照组存在着比观察组更严重的心理症状;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1]。我院对于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项目,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共100例,为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期间,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男性71名,女性39名。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病例均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项目。主要包括消除或减少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恐惧感;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种降血糖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

1.3观测指标及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而制定的自制量表,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四个因子,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所得数据经Epidate 3.1双向核查输入SA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显著性水准为0.05。

2结果

2.1 心理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四个方面得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比较: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00%,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将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间断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如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残致死。而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在现阶段单靠药物是远远达不到的。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方向发展,社会及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正确对待糖尿病患者,帮他们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了解糖尿病本身特点,对于患者长期配合治疗有积极影响。如能正确对待病情,合理控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恢复健康都将起到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具有情绪压抑,自卑,急躁焦虑等特点,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并以躯体化,焦虑等为主,如果不能够给予足够重视,将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2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项目后,心理症状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这证明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比较中,对照组的焦虑情况要甚于观察组,对照组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和躯体化方面存在着比观察组更严重的问题。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让患者和家属都了解糖尿病知识,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也要让家属同时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

3.4 本研究结果显示,做好心理干预,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而且能够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有显著差别。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情绪更稳定,体内各种激素分泌也趋于平稳,对血糖的控制更有效。同时,接受了心理干预的患者更容易配合医护工作,更易于积极的接受治疗和康复,在控制饮食方面有更大的自觉性。此外,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对疾病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减少了因恐慌而造成的应激性血糖升高。

4结论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消除了他们对于糖尿病的恐慌,做好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创造了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身心环境,对于治疗有积极意义。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理干预项目,还有助于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改善病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勇,倪佃芳,于彬等.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1):17-18.

[2]谢翠华,罗祥容,邓凌.糖尿病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2):139-140.

[3]张玲.浅谈糖尿病与肥胖患者的健康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67-68.

[4] 杨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实践,2010,28(17):140-14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护理干预配合除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 下一篇:护理工作对心理学知识的需要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