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

时间:2022-10-08 08:17:03

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调查

[摘要] 目的 调查影响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1 486例老年全麻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EA的发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外伤或脑梗病史、手术类别、有无术后镇痛、有无在诱导前使用导尿管、多沙普仑催醒情况、有无低氧(SpO2 1,P < 0.05)。 结论 老年全麻患者EA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老年全麻患者EA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6-0014-02

Survey of the high risk factors impacted on patients with emergence agitation

WANG Canj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Pingh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Pinghu 31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risk factors impacted on patients with EA. Methods Questionaire and survey to 1486 eldly patients with EA,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ex, ag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r stroke history, type of operation, analgesia, catheterization, doxapram, SpO2

[Key words] General anesthesia; Emergence agitation; Survey

全麻患者的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指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的一种不恰当行为,具体表现为患者同时存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还会出现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躁动不安、体动挣扎等一些不恰当行为[1]。全麻患者的EA有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循环系统指标的稳定,从而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尤其对老年患者危害最大;还有可能导致气管导管、输液管、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种管道脱落,是临床麻醉医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行全身麻醉老年患者的相关病案资料进行调查,对影响E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旨在探讨如何降低EA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相关手术的1 486例老年患者(≥60岁),其中,男867例,女619例,平均年龄(70.9±10.3)岁,ASA分级Ⅰ~Ⅲ级。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诱导[异丙酚(1.0~3.0) mg/kg,芬太尼(2~10) μg/kg,维库溴铵(0.10~0.20) mg/kg];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2~10) mg/(kg・h)联合瑞芬太尼(2~16) μg/(kg・h)泵注,配合吸入异氟烷1%~4%,维库溴铵根据时间静注补充;麻醉及苏醒过程中根据患者心率血压情况,选择性应用麻黄碱、阿托品、拉托贝尔等,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1.2 调查方法

由我院同一组医护人员到病案室调阅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麻醉记录单,对相关情况进行如实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外伤或脑梗死病史、手术类型、是否术后镇痛、放置导尿管时间、多沙普仑催醒情况、有无低氧(SpO2

1.3 躁动诊断标准

躁动诊断参照Riker躁动评分(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2],评分根据患者7 项不同的行为对其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总分7分,1~4分为无躁动,5~7分诊断为苏醒期躁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患者EA发生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1 486例全麻老年患者中,共有293例老年患者发生EA,发生率为19.72%。

2.2 导致老年患者发生EA的单因素分析

EA的发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外伤或脑梗病史、手术类型、有无术后镇痛、有无在诱导前使用导尿管、多沙普仑催醒情况、有无低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影响老年患者EA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有效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外伤或脑梗病史、手术类型、有无术后镇痛、有无在诱导前使用导尿管、多沙普仑催醒情况、有无低氧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较小的年龄、无高血压史、无脑外伤或脑梗病史、未用多沙普仑催醒等为避免EA的保护因素(OR < 1,P <0.05);诱导后放置导尿管、术后未镇痛为导致EA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P < 0.05),见表2。

3 讨论

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期躁动,其原因可能是全麻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不一所致,当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恢复时,而大脑皮质却仍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由于大脑功能不全的完整性会导致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处理能力受到影响,所以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为过度兴奋而诱发全麻后的躁动[3]。

由于男性患者对疼痛等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较女性差,从而导致老年男性患者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较大年龄的患者EA的发生率高,可能因为年龄较大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等疾病,ASA分级较高,抗高血压药会和全麻药物针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年龄较大及高血压患者EA的发生率高[4]。有脑外伤或脑梗病史的老年患者由于对术中操作、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等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存有一定的病理状态等原因,使得这些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及酸中毒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导致EA的更易发生。由于五官科手术患者全麻术后不能讲话,无法正常和别人交流,同时又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所以患者非常容易产生不安全及恐惧的感觉,从而导致五官科患者术后EA的发生率较高。苏醒期的疼痛可能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如果未加控制,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进而导致术后无镇痛的患者EA的发生可能性增加。没有进行导尿,患者在苏醒期的外界刺激感觉少,EA的发生率当然也低;由于诱导前导尿能够使患者提前适应导尿产生的刺激,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刺激反应就不那么剧烈,所以就减少了EA的发生率[5]。由于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导致患者呼吸无力,多沙普仑用后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患者更易出现剧烈躁动、挣扎及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现象,从而导致EA的发生率增加。低氧的老年患者由于缺氧,感觉自己喘不过来气,进而产生烦躁情绪,所以EA的发生率也就更高。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老年全麻患者EA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老年全麻患者EA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等.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2] 明豫军,李辉,肖峰,等.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3):197.

[3] 李仁虎,李元海,徐露,等. 1200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防治[J]. 安徽医药,2011,15(2):186-188.

[4] 傅丽东,汤如荣,王俊科. 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57.

[5] 杨晓霞,王俊荣,李俊英. 全麻后留置导尿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4):99-100.

(收稿日期:2011-12-05)

上一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人群并发症情况调查 下一篇:温岭地区育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相关因素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