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时间:2022-10-08 08:10:31

浅谈如何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课程改革正已开展多年,我校参与新教材实验也近十年。客观地说,新教材的全面实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确实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近期我校以“你对数学学科的认识”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却不得不令人生忧。学生的总体认识是:“数学只上课,不做题就好了!”半数以上的班级,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仅仅排在英语学科之前。面对这一无赖的结局,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我们的课改。就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课改中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常用的种种激趣之法,都是在学生的外部兴趣上兜圈子,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发挥数学的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

一、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把他们当成学生去交往,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还应把他们当成孩子去交往,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教师更应把他们当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

二、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依理运算中,“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三、强化基本功,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不“学会数学”就无从谈起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会学数学”。就目前农村初中的现状看,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有理数运算没有入门的学生不在少数。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己动手做不对的同学,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又有何快乐而言呢?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前提。而这些基本功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一定量的反复训练,这一点数学教师乃至专家们也是有切身体会的。因此,从小学的分数计算开始就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

四、磨练意志力,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追寻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绝不是“娱乐性”学科,单凭兴趣而学是学不好数学的。皮亚杰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让其充分认识数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明白,没有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和百折不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多地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历经磨难而获得成功的不寻常的快乐。

五、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客观地说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阶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分类要求、区别对待,采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其次,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皮亚杰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恰当的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不多不少,恰使学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师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目前尚不能回避的中考、高考,数学每年都是最让学生伤心的一科,偏难的命题也是挫伤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中、高考数学命题必须降低难度。

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上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谈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