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著中学“空白”笔法

时间:2022-10-08 07:17:04

从名著中学“空白”笔法

文学名著中常灵活运用各种笔法,精心设置一些语言的“空白”,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常用的“空白”笔法有:

露头藏尾法。“空白”笔法犹如画龙,见头不见尾,才是神龙。“露其要处而藏其全”,才能显示其潜在的魅力。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黛玉咽气一段: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你好”后面是什么呢?人们可以凭借联想去领悟其中的深意,去感受林黛玉临死前的复杂情感:也许有对自己过去痴情的悔恨,更有因宝玉“负心”而骤生的隐痛……

茹志鹃小说《百合花》中有这么一段:一位战士牺牲了,他身上盖着的被子本来是借老百姓的,却被不明就里的同志给铺在了棺材底。

……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她”指的是被子的主人,一位害羞的新媳妇。“她”只“嚷了半句”,下半句是什么,任由读者去驰骋想象,捕捉新媳妇的微妙心理。

以无胜有法。作品中的直观形象仅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凭借形式,其真实意图常常不著一字。美国影片《瑞典女王》,描写瑞典女王为了与一位外国使臣相爱,毅然放弃王位,可当她赶到船上与情人相会时,情人已在决斗中受伤身亡。影片拍到此处,女演员问导演应做什么表情,导演说只立在船头,凝视前方,什么表情都别做。结果,这种不确定的表演大获成功,吸引了百万观众参与“表情”的创作――有的说女王此时悲痛欲绝,有的说女王坚毅刚强……影片由此成了享誉世界的艺术品。

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写女主人公娜拉因忍受不了丈夫海尔茂对她人格的侮辱,换上衣服在海尔茂“娜拉!娜拉”的呼唤声中出走了。

楼下“砰”的一声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全剧戛然而终。娜拉出走以后会怎么样?她还会不会回来呢?这个“空白”交给了观众去填补。

以点带面法。文学笔墨是可以跳跃的,只要点出几个有特征、有代表性的物象,即可牵动读者的思绪,激发读者去补充空白,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有一段: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难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极细微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细腻,又觉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作者调动细微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万物于笔端,突破时空的界限,使抑郁、愤懑、孤寂、哀伤的内在情思含蓄而曲折地跳跃于字里行间。

背面敷粉法。有些文章语言常常将真情藏在背后,如用喜掩盖悲,用褒掩盖贬等。孙犁小说《荷花淀》中,几个青年妇女惦记着自己参军的丈夫,想去探望,又不好意思明说。小说是这样写的: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紧要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些话都说得很轻松,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却表现了这些青年妇女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之情。后文中,这几位妇女到马庄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孙犁写了这么一句:“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这真可谓是神来之笔。把时刻思念的人骂为“贼”,使“贼”成为亲人的爱称,极富人情味。

上一篇:设置明天的幸福 保存永远的爱心 下一篇:米老鼠与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