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由的心灵写好记叙文

时间:2022-10-08 06:07:59

用自由的心灵写好记叙文

摘要:初中学生写作时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客观描写还远远不够,应让学生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省察和抒写,特别是写作记叙文。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敞开心扉,用自由的心灵写好记叙文。

关键词:感觉 情绪 思想 鼓励 自由心灵 写作的

在自己从事语文教学以来,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人数寥寥无几,就是写作文时也总是写不好。作为语文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平时不注意生活的积累,不注意观察生活的结果。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就只注意引导学生对外在事物的观察和客观描写,而忽略对学生自我内心世界的省察和抒写,只注重生活的积累却轻视了感情的积累。特别是初一新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写作文没意思,缺乏记叙文写作所必需的激情。这种情况的产生我认为是教师没跟学生讲明文章与自己 的关系,学生不明白写何事,何人,因此在写作时不能自觉地在文章中注入自己的感受,热情,似乎干着一种与自己内心,与自己的感受毫不相干的事情。另外,如今的学生不注意感情的积累,缺乏一个充盈的内心世界。高尔基说得好:“一个人只有当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写作。”这种令人心动的激情,学生很少具备。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记叙文,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自由的心灵写好记叙文。

所谓心灵的自由,也就是人物感情的自由。这种自由感是一种,在这种感觉状态中,心意等因素自由活动,想象力自由驰骋,各种心里束缚仿佛完全解除。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在自己平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新内容,产生新鲜的富有个性的感受。

但学生达到这种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学生的感受和思路的自发化负向,正如莫泊桑所说:人们在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首先总是想到前人关于这个事物的现成观念,而对于前人没说过的往往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凡是前人没有表现过的感觉、情绪、思想,即使在他们的心灵中非常活跃、非常有特点,他们也不能明确地感知或者说没有勇气和胆识来感知,那就更不用说让他们来表达了。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想法设法启发学生表达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感觉、情绪和思想,着力培养学生感知新情绪、新思想、新感觉的勇气与胆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彻底意识到这一责任。他们的某些做法无意识束缚了学生感情的自由,妨碍了学生新感情、新思想的产生。不顾学生生活实际及他们的生活阅历就要求他们写出立意深刻,主题鲜明的文章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一些语文教师总是习惯引导学生不断地升华主题,似乎学生主题表达的越高尚,时代感越强就越好,其实经常这样引导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定势,使学生在作文时习惯地拔高主题,从而妨碍了感情上的自由。在这种心理定势作用下,学生就很难产生富有个性的思想感情。

如果一个人的感情是自由的,是活的,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定会是缤纷多彩、变幻无穷的。想让学生的心灵活起来、感情自由起来,教师就必须承认和允许学生感情的多色彩。前不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那件小事激励着我》,要求写成记叙文。布置完后,先让学生互相讨论了一下,让学生从选材、立意及语言各方面谈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和看法。拿不准的可问老师,就在我转着巡回指导时,有位学生问我能不能写他曾经做过的不光彩的事,他害怕自己写出来后同学、老师对他有看法。我鼓励他说, 他就小声给我把事情的来弄去脉说了一下,我听后特高兴,说这个选材非常好,你大胆、如实写出来,对你绝对是一篇佳作,我又给他指点了一些应重点突出的内容及 应该恰当的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后来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看非常满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时,我站在冰柜前,心虚的不停左右前后看那个售货员,她还在忙碌着,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我犹豫着, 最终伸出了我那将沾上罪恶的手,就在我就要拿到手的时候,另一只有力而干燥的手扼住了我,我惊慌地抬起头对上了他双温和的眼,恐怖布满了我的心脏,我想要挣脱这只手却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力,我低着头,等待他的怒骂。不料,他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喊售货员拿两个冰激凌,他一个,我一个。我推搡着,满脸通红,羞愧的一句话也说不出,但他还是硬塞给了我,轻轻地说:‘孩子,什么对什么错,你应该知道,以后可不要再这样了。’说完他就走了,我抬起噙满泪水的眼,看着他 消失在街头 。”他敞开心灵写出了自己真实的经历,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准的动词使用,还有这件事在自己成长路上对自己的激励作用都表现的非常到位。这件事后使我更加认识到用自由的心灵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性,而目前在中学记叙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感情。当学生对异性同学心存朦胧、纯真的好感,而这种美好、美妙的情感不敢在作文中流露。当他们有烦恼、痛苦、忧郁、这种情调往往会被视为不健康而受到排斥。其实,学生平时在作文中总会时不时地流露出一些不健康,不成熟的想法和一些不十分纯洁的情绪,对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因为他们毕竟说了真话,没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从这一点上正表现了他们的坦率和诚实以及对老师的信任。然后再针对学生流露的不健康情绪,平心静气满腔热忱地同他们交换意见和看法, 用商讨的方式向学生讲道理,帮助他们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体会、重新表达。绝不可急于求成,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漫长的时间。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二是采取“堵”“塞”“压”的方法。一味地批评、教训,那么肯定会无济于事,甚至会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是他们更加坚持自己的错误,继续发展自己不健康的感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敢、不愿在自己作文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了,也不想再让老师知道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而且还会使学生的作文失去可贵的“真情实感”,只能写出一些文 意类同、行文呆板且平淡的作文了。

中学生正开始思考人生,我们应允许他们有一个自由思考、自由探索的广阔天地,对于他们作文中的幼稚、偏差,我们要善于引导。慢慢地他们会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感情才能自由奔涌,从而体验到写作的。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M].

[2]中学心理教育学[M].

上一篇:耕地占用“实化”与耕地保护“虚化”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