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马虎”现象提高低年级数学作业质量

时间:2022-10-08 05:57:13

关注“马虎”现象提高低年级数学作业质量

粗心、马虎是小学生的通病,更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问题。“马虎”,使小学生作业上的错误率急剧攀升,错题的订正不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延长了教师的作业批改时间。因此说,消除“马虎”现象,能提高小学生的作业质量,亦能相应的减轻学生课业与教师批改负担。近年来,我遵循轻负高质的精神,在“关注‘马虎’现象,提高低年级数学作业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在探索中教学体会叙述如下:

一、关注“漏题”现象,引导“有序”看题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发生漏题现象比较普遍。在下列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漏题现象:1.我会填——当左右题目空得比较开时,容易漏填;2.我会连——当题中算式比较多时,不少学生容易出现漏连现象;3.找朋友——当题面看上去比较纷杂时,容易漏找;4.数一数——当图形比较多、乱时,容易漏掉。如:数一数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好多小朋友数来数去还是把机器人的大圆脑袋忘数了。只要图形复杂一点或者是图里包图,小朋友就容易漏数。像这样的题目往往在数图形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数量上的比较,所以一错皆错,失分现象严重。

考虑到低年级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往往看到了只是一部分,漏掉了另一半。针对这种情况,积几年来教学经历,我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来引导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有序地审题。

第一种策略:先找题号。先从左至右顺序做完第1题再做第2题,依次下去,这样就不易遗漏掉右边的题。

第二种策略:先按顺序从左到右一道一道依次连,连好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几道算式,校对一下每一道都连了没有。

第三种策略:当题面比较“花俏”时,指导学生定下一个参照物,要么按照算式J惯时针方向依次找得数,要么就反之,从得数找相应的算式,这样就不会出现把15-7给漏了的现象。

第四种策略:小学生面对那么多又乱的图形时,针对每个图形要分别数,数的时候要逐行数,不要跳行,如果图形排列不规则,那就从上往下数。如果没有一个顺序,数到后来肯定要数乱或漏数、多数。这时,可指导他们按顺序在数过的图形上做个记号。

二、关注“符号混淆”现象,加强“对比”练题

“符号混淆”现象一般多发生在口算中,学生在口算时,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在一次练习中,全班有30%的同学错把64-8当成64÷8,把54+6当成54÷6来算。这是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故而错误率更多。针对此症,我根据低段年级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此外,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题型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17-8与18-7,56-8与56÷8,24÷6与42÷6等。在练习中,我经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等竞争方式,以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感知算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

三、关注“走马观题”现象,指导“有效”审题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关,看似容易,实为不易。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常常难过这一关。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我罗列了一些有效的审题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方法1.动口读—读:读题的时候眼、口、耳并用,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信息遗漏。读题还可以延长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延长孩子的反应时间,有助于孩子对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此外,读题可以强化孩7-a-~学语言和题目情境的记忆,当孩子再次碰到类似题目时,某些关键信息就可以迅速“调集”起来,提高孩子的审题速度。

方法2.动眼看一看:低年级数学题目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孩子年龄小,往往被图中艳丽的色彩或者可爱的形象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

方法3.动手操作:孩子可以边审题边做记号。比如,把已知信息进行分类,每一类信息用不同符号标记出来。还可以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或者隐含条件进行重点标记,如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这样的问题,可以把“从小到大”四个字圈起来,提醒学生不要弄错了。

当孩子自己掌握了这些方法,审题越来越熟练之后,要让孩子做到,不用读出声,不用刻意做标记,也能正确审题。

四、关注“心不在焉”现象,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我经几年的教学体会,采取了一些措施,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尽量减少错题率,减少作业量。

1.明确作业要求。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提醒在先:今天的作业如果做得认真、仔细,字也写得不错,那么你的作业就这几题。如果你马虎了事错了一题,就会增加到两题。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提醒十分必要,他们在做题时就会认真得多。

2.排除不利干扰。要求学生,在开始作业前,要把书桌整理整洁,并订下在作业中不刨铅笔、不借东西、不东张西望的规定,这样就会排除小学生在作业时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使孩子能平心静气,专心一致完成作业。

3.给予及时鼓励及奖励。每次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又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在作业批改中,全对的是打一百分,加上字写得不错的,就是一百分再加一个五角星。五个一百分五角星可以换一张奖票。这样的激励措施,小孩子是非常喜欢的,在每一次批改中,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做作业的信心。

4.养成认真检查习惯。常见的一些马虎问题,只要每个小朋友认真检查,是能避免的。所以,每次作业后,我要求小朋友用手或铅笔点着,按顺序蒙着答案,再算一次,看看前后两次答案是否一样。

5.建立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上。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档案”,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对消除“马虎”现象的一种促进。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新昌县青年路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英语学习与兴趣 下一篇:合理利用预习与评价 有效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