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时间:2022-10-08 05:38:52

浅谈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方向,要加强政府财政绩效管理,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准则,将绩效管理结与岗位责任考核挂钩,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操作流程,完善财政支出效益评估体系,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关键词:政府支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一、政府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支出需求突出,收支矛盾不断加剧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比较广,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等,在财政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只能对部分重点支出项目予以保障,形成了难以化解的供需矛盾。

(二)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制约财政经济发发展

在深化各项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依据财政政策,结合区域财政经济发展实际,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各项公共事业的资金需求。然而,就许多地方财政而言,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严重影响了财政经济的发展。

(三)支出管理方法滞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简约型管理阶段,距离精细化、效益化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预算管理与使用效益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缺乏完整的政府预算效益管控机制。

二、政府支出改革的方向

(一)界定政府支出范围,有效控制支出规模

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与政府所承担的职责有着内在联系,只有不断的满足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资金需要,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功能的有效提升。所以,要根据各级政府职能的范围和事权的变化,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严格控制政府支出规模。

一是明确财政支出定位。政府应该学会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整和微观调控,将财政支出方向放在履行公共职能上,保证公共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追求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

二是突出财政支出重点。我国政府财政支撑的范围比较宽泛,财政支出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其中,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即使财政收支形势良好,也要分清主次,把资金投入到重点的项目上。同时,筹措资金加大对财源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的重点投入;积极探索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作用的投资办法。

三是控制财政支出规模。按照现行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各有侧重,政府财政支出范围要进行适当的划分,支出规模也有程度上的大小之别。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一定要符合区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实际,依据政府事权划分和支出职责划分、可用财力的供给支撑能力、财政经济发展的重点等条件来确定,投资规模一定要以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为限,绝对不可以盲目扩大政府投资规模。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政府财政支出会随着国家政策和区域财政经济情况变化而变化,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及时予以调整。只有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才能合理分配财政收入。

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投资比重。各级政府要在制定预算时,根据可用财力水平,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经济建设项目投入,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财政经济贡献率的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

二是适度提升惠民政策支出比重。各级政府要坚定的树直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范公共投资行为,努力做到政府财政为人民,关切公众利益,走群众路线,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成果与全民众享。集中财力落实惠民政策,优先预算安排,优先资金支付。在国家惠民政策允许的范匡内,逐步提升机关事业人员的工资、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廉租补贴、农村粮食及综合补贴、社会救灾救助等项目的支付水平。对公众提出的合理需求,及时进行认真研究落实。简化支出手续,便捷服务方式,将公共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严格控制行政支出增长比例。各级政府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合理精简人员,科学核减经费。对于财政供养支出,在动态管理的过程中,抓好财政供养队伍的清理和编制规范,削减财政供养支出对预算的压力;对于公务汽车燃修费、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招待费等项目支出,切实加强管控力度,杜绝各项不合理开支;对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合理界定业务性质,即使公共益活动必须由财政供给的,也要密切结合经费管理和自主创收情况,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操作,将所有财政收支纳入到国库管理,减少财政收入的流失。

(三)强化财政支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财政监督是预算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与财政收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所以,从追求政府财政资金社会经济益最大化目标出发,必须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努力提升财政资金效益水平。

一是实施同步监督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采购法》、《会计法》等法律规定,从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各个环节,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同步监督运行方法,细化同步监督操作流程,全面实现同步监督管理程序,跟踪检查和纠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理顺预算管理与财政监督、职能管理与同步监督的关系,逐步建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财政监管体系,提高财政监督工作质量。

二是推行零基预算方法。基数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会造成预算资金不必要流失,零基预算模式较为科学合理,在掌握大量扩展和缩减信息量的基础上,以零基预算重新编制年度分配计划,摆脱了基数法分配不公和不合情理的束缚,对控制财政支出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要通过考察考核,深入经验总结,全面推广零基预算法,建立零基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三是建立效益评估机制。财政收支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精细化、效益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推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财政建设进程。所以,要加强政府财政绩效管理,遵循客观、公正、公平的准则,将绩效管理结与岗位责任考核挂钩,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操作流程,完善财政支出效益评估体系,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水平。

上一篇:论市场对接与企业发展机遇 下一篇:基于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信息内容服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