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磁卡锁开锁装置的作案特点及留痕

时间:2022-10-08 05:37:06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068-01

磁卡锁,又名电子卡片锁,它是根据电磁原理,并利用计算机对磁卡进行编码的一种保密性高、防盗性强的新型锁具。这类锁以计算机临时随机编制的密码作为闭锁机构,当锁处于闭锁状态时,在室外只有用事先编排好的磁卡才能开启房门,并且此时计算机控制系统会留下开门记录;在室内,只要扭动门内的手柄便可开锁,计算机控制系统无开门记录。这类锁的开锁原理及控锁机构与传统弹子锁有着本质区别,设计科学,安全性强,目前被众多宾馆大量安装使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磁卡锁的逐渐普及,犯罪分子有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一种开锁工具。这类工具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开锁时问短,留痕少,开锁时电脑控制系统无开门记录。笔者就近年来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对利用这类工具开启磁卡锁的案件的作案特点及留痕情况进行剖析。

一、磁卡锁开锁装置的结构特点

这类开锁工具由铁丝(长约1.3米)、双面胶(或医用胶带)、细麻绳(长度大于1.5米)组成。组装步聚如下:1、将铁丝两端在同一个平面同向折成直角,折成直角的一端长约7cm,中问部分长约110cm,另一端在末端弯成手柄状。2、在直角处、直角的两边7cm处缠上胶带,三点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麻绳一端打一个活套,直径约l Ocm,然后将麻绳的活套部分粘在铁丝上的胶带上,且尽量使活套呈圆形。

二、开锁原理

将制成的开锁工具从门与地面问的缝隙中伸入室内,然后旋转铁丝,使其竖起,移动铁丝,让铁丝上的麻绳活套套到门锁内沿的手柄上,在门外拉动麻绳,使麻绳从铁丝上脱落,并套在门锁内沿突出的手柄上,让麻绳带动门内沿手柄而开门。

三、留痕分析

(一)中心现场

l、在门下沿与门锁对应处有条带状印痕及少量纤维。

开锁时,由于是以门下沿为支撑点,当在绳子末端施力时,绳子在带动门内沿手柄过程中,与门下沿产牛滑动摩擦,并且支撑点处受摩擦力最重,而留下明显的“条带状”减层痕迹。由于门内沿绳子相对固定,门外沿绳子相对摆动较大,加之绳子与门问的夹角门外远大于门内,门内边缘受力较重,因此,这一条带状痕迹表现为“内重外轻、内窄外宽”,略呈梯形的特点。另外,由于绳子与门问的摩擦,绳子上的纤维部分脱落,附着在门下沿。

2、门内沿手柄上有浅显的摩擦痕。

麻绳带动手柄开启房门时,活套在收紧及下拉门内沿手柄过程中,二者会产生滑动摩擦,因此手柄某处会留下较其他处明亮一些的斜向下方的印痕。

3、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门锁对应处的地面上有少量灰尘、门漆碎末及麻绳纤维。

开门时,由于麻绳与门下沿的摩擦,门上的灰尘、油漆及麻绳纤维会因摩擦力而脱落,因此地面上会留下灰尘、门油漆碎末及麻绳纤维,这些脱落物呈“一”字形,力‘向朝向室内。

4、门外沿手柄上多留有指纹。

锁开启后,嫌疑人多顺手握住门外沿手柄开门入室。

(二)关联现场

在中心现场周围的房问会留下试探痕迹,即与中心现场相似的痕迹。

用这种方法开锁时,当门开启后,若门内沿被锁扣扣上,房门仍很难开启,犯罪分子往往放弃作案,只有在未扣锁扣的房间,犯罪分子才能入室行窃。因此犯罪分子作案时,往往是一个一个房门试探,当碰到没上锁扣的房间才入室行窃。

四、现场特点及规律

1、现场留痕少,且难发现。

用这种工具开锁时,由于只接触门下沿及门内侧手柄,所以就留痕少。另外,门内手柄表面光滑,若不打光仔细观察,则很难发现痕迹,门下沿较隐蔽,若不知这种开锁原理,根本难注意此处的痕迹。

2、现场翻动少,无伪装。

在勘查的几起开磁卡门入室盗窃现场中,犯罪分子都是入室后只拿现金、首饰、手机等易携带的物品,或者将大件物品拿到室外隐秘处,偷走里面的现金等小件物品,现场几乎没有翻动。

3、现场门窗完好,电脑控制系统中无开门记录。

这类磁卡锁在开启时,当从室内扭动门内侧手柄时,电脑控制系统中不会留下开门记录,加上出入口都是房门,所以现场门窗无异常。

4、作案工具上的铁丝有时会留在现场附近。

这种工具制作简单,取材容易,不便携带,若不是在同一地点需要用该工具继续作案,往往将不便携带的铁丝遗留在现场并及时逃离。

五、现场分析

1、作案时间一般选择在凌晨1—4时。

宾馆人多,选择作案时机多般在夜深人静的l—4时,规律性很强。

2、犯罪分子一般在作案地点开有房间。

由于制成的开锁工具体秋大,不便携带,并且在制作工具过程中,要根据门锁的高度不但调试铁丝的长度,因此作案工具必须在作案地点处的某房间制作,这进一步说明,作案人就是住在此处的某房房客。

3、嫌疑人随身带有包。

制作开锁工具时需要用到钢丝钳、铁丝、胶带等、犯罪分子必须用包带进住处。

4、嫌疑人多为惯犯,且流窜的可能性较大。

这种开锁方式日前流传面小,此类案件在我市偶尔发生,并且犯罪分子作案手法老练。

六、分析与讨论

l、用这种工具开锁很容易产生误判,有时容易误认为是溜门入室、翻窗入室或宾馆内部人员作案,并且难以找到出入口。因此,认真勘察现场,特别是对门下沿要认真细致的勘查,发现细微痕迹及微量物证,对案件的定性和侦察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

2、勘查这类现场时,一定要注意关联现场的勘验,尽可能发现嫌疑人住的房间及可能遗留的作案工具。

3、随着犯罪分子对这类锁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类锁门内的锁扣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打开,因此,勘验现场时,我们不要因为被害人说房门锁扣已经扣上而误导了我们的勘验勘查工作。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高校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