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时间:2022-09-04 04:11:13

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307-01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情感

情感,指的是人在受到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反应,比如说喜、怒、哀、乐等情绪,换句话来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不同态度的不同体验。从教学方面来说,情感对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动机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也是影响学者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教学,以情感为媒介、动力,创造多种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交融,达到培养学生的真正目的。以下是笔者自己的肤浅体会,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1.运用恰当的动作表情,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动作来感染学生,动作表情随着教学的深人和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达到极佳的情感教学效果。如对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充满自豪,对祖国贫穷落后、屡遭外来侵略的历史感慨万分,对勇于改革者、身残志坚者微笑称颂,对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者肃然起敬,对卖国求荣、扼杀进步者嗤之以鼻。如讲述中国近代的几次侵华战争时,用低沉平缓的语调叙述战斗的惨烈,用激昂铿锵的语调讲述爱国英雄的壮举,用严厉沉重的语调斥责清政府的腐败、外国侵略者的嚣张。再如,讲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先知先觉者、开辟新航路的探险者的故事时,用敬佩热情的语调讲述进步思想家、科学家敢于革新进取的勇气和奋发图强的爱国热诚。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思想教育。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情感应注意引导和培养,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仍以《中英鸦片战争》为例,当讲解到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学生陷人一片悲哀和义愤中。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建设祖国,摆脱落后,扬眉吐气。此外,教师不仅要把情感教学的方法运用在传授知识上,还应该运用在评价学生上。比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提问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对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中等生则鼓励他们奋起直追,对优等生则要求他们不能自满,要求异创新,等等。总之,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节地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使他们在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完善道德品行。

二、历史课情感教学的特点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丰富的教学素材。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人物,许多善恶分明的事件和人物可以为教学所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事件、人物善恶和成败得失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多元化的教学实施模式。历史学科本身由于具有丰富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授课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本学科的相关特点和情感教学以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具有更大的可操作和灵活性性,这是较其他学科的明显优势。

3.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些既定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情感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搭建情感培养的平台。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心灵的艺术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成功的保证。首先,教师要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意识,热爱本学科和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其次,教师要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譬如,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诲人不倦的精神等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可以发挥其个性;给那些情感内向不易表露的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教学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将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渗透和体现于教学中的语言、手势、眼神、体态上,才能避免枯燥单调的说教,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2.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营造历史氛围。教师在给学生输入知识信息的同时,不要忘记给学生输入情感信息。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活动拉开课堂教学情感的序幕,并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从学生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并营造民主平等气氛,使师生处在情感交流与共融中。要想感染学生,教师本身要投入情感,进入角色,创造出鲜活的历史情景,营造出感人的历史氛围。例如教学《中英鸦片战争》,在备课时教师就要把握住不同的情感:对清政府妥协的痛恨,对琦善、弈山、牛鉴等贪生怕死之徒的愤慨;对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以及三元里人民爱国精神的敬仰,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发挥,这样就能深深地感染学生。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渗透。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环节。常见的方法有讲述、谈话、角色扮演、电化教学、现场教学等等。电化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加以变换,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断激发,还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教学也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歌曲去激发学生的爱国革命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动力,这种教法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深化教学内容,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对情感教育的生动性、科学,使学生把情感升华为“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通过感悟历史,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输给学生,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使之长成报国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杨成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陈崎.现代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卢家嵋.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