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

时间:2022-10-08 02:47:34

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

[摘要]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形成合力,才能促使年轻一代茁壮成长。感恩教育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本文将以班级中一位学生的具体事例为例,探讨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 班级文化建设; 感恩教育

11月的天空,阴雨绵绵,闹钟的秒针不知疲倦地走过了一圈又一圈,日历本上的“感恩节”三个字在红色签字笔画的圈圈里显得分外鲜艳,闹钟旁,33封信整齐地“矗立”着……王雨(化名)同学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他的智力有些缺陷,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上周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请每个孩子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这也是本周班会课的一个活动环节。很快就到班会课的时间了,但是这个孩子的信却迟迟没有交给我。我走进教室,轻轻地拍了怕他的肩膀,把他喊出来,询问原由。他头垂地很低,支支吾吾地回答,声音小得我几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有些小小的气愤,也有些同情他。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他爸爸的号码,他爸爸很快接通了电话。从他的回答中我知道,王雨回去后没有跟他们讲要写信的事,他爸爸对于这件事也感到很抱歉。很快就要上课了,一副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所有的孩子都在读着家长写的信,只有王雨,低垂着头,无所事事,这场景是多么悲凉。听着电话另一端家长的声音,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走进教室,全班同学都端正地坐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周四是什么节日吗?”“感恩节!”全班异口同声。“没错,因为有你,心存感激。

从小到大,我们最需要感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和美好的生活。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他们脸上的第一根皱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都去哪了?”话音刚落,我便播放之前准备好的视频《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播放完了,班级沉浸在沉重的气氛里,我微笑着对孩子们说:“在上周,家长给你们写了一封信,现在,请大家打开它,读一读家长给你们写的信。”同学们拿起桌上的信,迫不及待地打开,我留意了一下,男生看完偷偷地擦拭眼泪,有些女生看完了信便趴在桌上哭了,唯有王雨,低着头,像是从教室里孤立出来的人一样,不知所措。“同学们,我们班有34名同学,但是因为有一个同学的家长比较忙碌,他没有时间给这位同学写信,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家长不关心他。我们一起接通他爸爸的电话,听一听他的心声。”全班同学都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等着我拨通电话。王雨也微微抬起头,脸上写满忐忑和担心。“滴滴……”很快,电话就接通了。我对他爸爸说,王雨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您有没有什么话对王雨说?他爸爸说了很多,最后,我问他,对王雨最大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希望王雨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挂掉电话,同学们全都低下了头,王雨低着头擦着眼泪。每个同学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难忘的亲情片段,此时,他们肯定想到了某一个片段,我便每人发了一张白纸,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每个人在白纸上画出亲情的回忆。五分钟之后,大家都已经完成自己的作品了。很多同学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并分享,每一次分享都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每一次分享都赢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走近王雨的身边,发现他画的是两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在吃饭,桌子上摆了好几个碟子,碟子里面有不同的菜。我便邀请王雨同学上台讲述他的亲情故事。王雨犹豫了一会,便鼓起勇气走上讲台,在投影中,他画的画显得格外漂亮。“我画的是我的爸爸和我,我的爸爸不会做饭,那天妈妈不在家,爸爸却为我做了很多菜,我很感动……”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是鼓励,也是感动。爱需要分享,也需要表达。班会课的尾声,我发给每个人一个信封和几张信纸,让他们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

王雨也认真地书写着,泪水滴在信纸上,晕染出一片黑色,眼泪,是感动,或是愧疚,也是成长。第34封“信”,让忙碌的父亲与沉默寡言的儿子有了心与心的碰撞,教育是一个故事,故事也是一种教育,希望孩子们通过班会,能慢慢地学会感恩,学会成长。第二天,王雨的家长给我留言:“感谢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孩子内心更多的东西,也让我们知道了为人父母做的不够的地方。以后我们会更多的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使我们的爱在孩子身上无所缺失,让孩子在爱中幸福成长!”看了家长的反馈,感受到同学们在这节班会课中的成长,我很欣慰。从办公室走到班级的路上,发现教室门前的连廊上多了很多漂亮的蓝丝带,栏杆上一个个漂亮的蝴蝶结,在微微的细雨中摇曳着,映衬着略灰的天空,显得分外美丽!这一周,我们沉浸在感恩和感动中,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们应该感谢我们唠叨的父母,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爱我们的人,因为有你,心存感激。”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要注重文化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时受到班级文化的影响和感染,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曦,学子,黑龙江学子杂志社,2016.

[2]胡守芬,德育原理(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杜娣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上一篇:谈音乐学院特色教育资源库的一例学案 下一篇: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