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一数学课改之我见

时间:2022-10-08 02:35:38

浅谈初一数学课改之我见

在学校课改之前,我的教学工作的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很困惑,也有怨言,我蛮累,我的付出怎么就没有回报。我也进行了分层教学,也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每天的作业批改量起码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学校发的红笔芯,根本就不够用;每次作业或试卷,我不仅认真批改,逐题质量分析,还经常利用中午辅导时间或者违规地要一些副课的时间讲解题目,督促学生订正,还要检查订正的落实情况;无论大考、小考,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口头表扬、在物质上奖励进步生……我感觉到自己付出这么多,然而把知识教给学生,转化成他们的东西,使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怎么那样艰难!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是第一线的教师,或者是根本没有教过书的老师,他可能都不知道中国有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牢骚、埋怨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只有想办法,寻找出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才能在这片别人都不看好、教育资源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一开始,我经历了一个不适应、痛苦的认识过程。原先熟悉的教案和优秀的教辅资料不能直接用,而导学案的编写又费时间,又伤神。我在导学案的编写上经历了一个从无从下笔,到思路逐渐清晰、到相对科学的编写过程。在此,很是感谢学校领导,以及我的同行们给予的指导、帮助,使我顺利地渡过了这个艰难的时期。

导学案的编写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点细化成一个个的问题呈现出来,每一个问题的设置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一定的坡度。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又没有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就必须指令非常明确,譬如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譬如两个角的和是多少度时,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点A(2,-3)在第几象限,它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等等,将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翻书,找答案。由于设置的问题中,简单的部分不需要怎么动脑筋就可以找到答案,而复杂的内容有小组讨论、同学合作、交流,因此,同学们乐于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教材,增长了知识,这比原先老师扯着嗓子喊,拼着命地讲,效果确实好些,学生参与度的确很大。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板演得到小组和教师及时肯定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学习,愿意展示自己,从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改革的宗旨。

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探究知识、学习知识、总结知识的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很多老师都在这样做,我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动脑筋想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 课堂教学任务总是不能完成

我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在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设计的流程中,紧张地度过的。按照学校课改的要求,5分钟内完成导入部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设置的问题上来;按照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鉴于很多时候都完不成教学既定的任务,后来,在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前,我就有意识地强调,某某几问,5分钟完成,某某题,不能超过8分钟,使学生有紧迫感,同时,在学生展示时,在评讲过程中,尽量讲共性问题,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 课堂上,学的学,玩的玩,参与度达不到100%

学生基础差,每个小组内,有能力学习的同学又太少。在班级开展了奖励性的积分活动后,小组成员为了小组荣誉,更为了自己的进步都在争取多得分,对于成绩差、自觉性差的同学,每个小组都不愿意要。为了鼓励后进生,让这一部分同学尽快地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会明确地告诉小组负责人,哪几位一定得弄懂知识点,哪几位只用带着学习基本内容就可以了,有的只要求遵守课堂纪律,都可以加分。像刘文龙同学是班上的“睡神”,如果不睡,就扯皮,讲废话,一开始,每个小组都不要。我故意宣布,只要他一节课不睡,小组就加1分,他回答问题,答对了,他和小组各得1分,答错了就免谈。结果,几个困难生成了“香馍馍”,每个小组抢着要他们,再后来的情况变成困难生本人挑选他们喜欢的小组。课堂上,小组同学抢着教这些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还不停地要我宣布得分情况,并提醒计分的同学作好记载,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

我们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很被动,但是,他们又是很现实的。单纯的口头表扬,不是总能够吸引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长效奖励机制,让他们觉得可以够得着,能够争取得到时,他们才会努力地上进。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动点脑筋、想办法。当然,有的学生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地延伸。

3.课堂上,学生在学、在讨论,我在一旁心里很纠结,进展这么慢,我是亲自讲解,还是让他们继续呢? 这就涉及对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新课程教学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学生是探究知识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教师是课的设计者和流程的控制者,学生是参与者和实施者,都是主体,不存在谁服从谁,大家都是学习的合作者,在合作中互为变动的主体。

在后面的教学中,在巡视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对小组成员提出的的问题,我会及时地给出建议,参与其中,让每个小组成员能感受到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同时,我会密切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关注小组学习、讨论的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实时调控,确保课的进程和质量。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利用操作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下一篇:如何有效撰写小学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