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

时间:2022-10-08 01:36:02

努力开创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构建和谐四川作贡献”为主题,以“争当强者、以强帮弱、带领残疾人共奔小康”为目标,集中精力办大事、做实事、解难事,确保了残疾人事业“十五”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和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一、回顾“十五”:残疾人状况不断改善,

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党政重视,各方支持,形成互动的发展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主要领导经常出席会议、参加活动、解决问题、慰问残疾人,对残疾人工作者以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同时,充分发挥了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较好地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残疾人事业资金3.65亿元,较“九五”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抓住关键,化解难题,力求工作上的突破。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村”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并在全省实现残疾人保障金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彻底改变征收困难、工作被动的局面。坚持以项目为灵魂,内引外联,争取资金,实施了“国家彩票公益金”、“长江新里程计划”、“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包玉刚―陪庆光明行”、“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等30多个项目,使数十万残疾人直接受益。积极承办全国性会议、体育赛事,参加全国文艺汇演、残疾人运动会,展示了残疾人的精神风貌,扩大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惠及广大残疾人为己任。主要体现在:

一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建成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656个、社区康复站(点)1311个,康复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共为37.3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5.5万名享受免费服务;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19万件。

二是残疾人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全省建成特教学校(班)84个;在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8万人,入学率达80%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3.4万名贫困残疾学生得到扶助。

三是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改善。全省对64万残疾人进行了就业培训;各种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30.9万,残疾人就业率达84.9%,分别比“九五”增长56%、200%和15%;全省有盲人按摩机构702所,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

四是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落实国家康复扶贫贷款和省财政扶贫资金4.12亿元;全省扶持贫困残疾人108.8万,其中脱贫88.6万人,使全省贫困残疾人数由“九五”末的145万下降到78.6万。

五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城乡特困残疾人纳入了低保、救助、救济、五保供养的范围,26万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了基本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开始起步。

六是残疾人文化体育更加活跃。形成了以省级媒体为主体的宣传网络,以“全国助残日”活动等为载体,有力开展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省残运会。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残运会、特奥会等重大赛事,获得各类奖项157个。

七是残疾人维权工作更加扎实。制定了扶残助残优惠政策,减免残疾人农业税1亿多元。成立了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委员会,建成维权工作站345个,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1.6万人次。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建成无障碍设施6000多处、盲道400公里以上。

二、展望“十一五”:更好地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构建和谐四川做贡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现有各类残疾人62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57%。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总体要求,批准了《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这为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残疾人事业还处于低水平、不平衡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因此,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这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这是和谐四川的应有之义。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四川的和谐。

(二)着眼发展目标,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十一五”时期,我省残疾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残疾人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要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使54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使可以扶持的4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不断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条件;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更多的、有质量教育的权利;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就业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体育活动得到普及;进一步加强法制及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改善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要充分开发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成果,在深入吃透省情、分析残疾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措施。要紧紧抓住事关全局与影响重大的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法律维权、无障碍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逐步使我省实现由“残疾人口大省”向“残疾人工作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三)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人权保障事业。我们将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以实现、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利益和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的“民生问题”,为带领残疾人共奔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四川做出新贡献。

一是坚持把解决贫困残疾人的问题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贫困残疾人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也是社会中最为困难的群体。要深入开展“富民惠民、关注民生”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情系残疾人。省上从2007年起启动了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十大惠民行动”,残疾人工作就是要主动融入这个大局之中,尽量优先安排、重点解决好贫困残疾人的问题。要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的精神,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务必取得实效。

二是切实把农村残疾人工作作为难点和重点来抓。我省四分之三以上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要围绕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试点等部署,把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困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他们在看病、子女上学、生产、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坚持向农村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和扶助力度,尽快改变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三是紧紧抓住承办项目、争取资金这个关键环节。要坚持以项目为灵魂,突出抓好国家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福利基金、扶贫专项资金等各类扶残助残项目,眼光向下,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要坚持各地行之有效的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做法和经验,让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惠及更多残疾人。

四是建立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残疾人的问题,根本的是要依靠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总结各地经验,吸取群众智慧,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各级残联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更好地发挥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要借助2007年世界特奥会、2008年残运会契机,加大事业宣传力度,弘扬人道主义和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

五是积极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机制和方法。随着我国加入《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保障法》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颁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解决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困难,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坚持成功做法,更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综合运用政策、市场、社会公益活动等多种资源和手段,全面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既要坚持纳入大局,又要给予特别支持。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残疾人问题是共奔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只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才能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了,并不意味着残疾人的问题和困难能够自然解决,而是需要积极制定并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才能够给予残疾人事业以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二)发展残疾人事业,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广泛动员社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工委和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发展残疾人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残疾人事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既要解决具体困难,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残疾人是社会中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残疾人工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感情决定态度,感情决定作风。要立足于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现实的、具体的困难,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残疾人事业踏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才能让残疾人更好地得到康复、接受教育、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为带领残疾人共奔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四川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我与残联同龄 下一篇:500易拉罐雕成画 56条龙献奥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