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的难与易

时间:2022-10-08 12:06:24

京剧进课堂的难与易

在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的表现领域,对3―6年级学段的演唱,明确提出了“背唱中国民歌”和“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的教学内容。这是把“京剧进课堂”这样一个试点建议,上升为了课程内容中的一部分,并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了清晰的表述。

在开学初学习2011版新课标的时候,音乐组的老师看到这部分内容都面露难色。我非常理解老师们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此,愿把自己对京剧教学的研究经历当成一个案例,供大家借鉴,愿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点。

缘 起

虽然是音乐教师,但对京剧我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在2008年初,国家教育部提出将在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中小学试点“京剧进课堂”。当时社会反响很热烈,因为京剧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不止是离孩子们远,离做音乐老师的我都很遥远,让京剧走进课堂,谈何容易?于是,不由得暗自庆幸我们学校没有成为试点。

一次偶然的经历,却颠覆了我的认识。在2010年的年底由于演出需要,极其偶然有了一次学唱京剧的体验(京剧《红娘》中的一段“叫张生……”),哪知从硬着头皮学唱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原来京剧的旋律是如此耐听,越品越有味,越唱越想唱,简直是百唱不厌。亲身体验了,才领悟到京剧的魅力。有了和“京剧”的亲密接触,我开始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京剧,京剧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顿时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有了全新的认同感。当下就冒出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虽然我们不是京剧试点学校,虽然没参加过京剧进课堂的音乐教师培训,但是如果能让我的学生们也能接触了解一点京剧――那该多好!

过 程

2010年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加入京剧欣赏的内容,2011年我申请了个人课题――“引领五年级学生自主欣赏京剧的实践研究”,向自己发出了挑战。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从一个京剧“文盲”一路边看视频边学习相关资料、边学唱,感受着研究性教学的魅力,幸福着学生们的丰富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教学中的经典哲言。当然对于京剧教学来说概莫能外。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这就是京剧教学的目的。它对京剧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了解、去欣赏、去演唱,并在了解、欣赏、演唱中产生审美体验。然而兴趣从哪里来?无论按照教育学或是心理学的说法,兴趣都是可以通过外在途径培养的,所以关键是要给予学生更多接触京剧的机会。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各个方面的知识。那么,刚开始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才能一下抓住学生的兴趣呢?下面以研究感悟的形式,围绕“兴趣”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引领学生了解京剧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策略。

一、首先使孩子们对京剧怀有一种敬畏感,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京剧,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接触和了解京剧。在一开始的口头调查中,学生对京剧从心理上就很排斥,集中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听不懂”,由于唱词用的是湖广韵,不看歌词就听不明白;第二“节奏慢”,一句话唱半天,拖泥带水;第三“有点土”,认为戏曲一般是老年人的爱好,没有流行歌曲好听。如何扭转偏见?让学生对京剧怀有一种敬畏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用和宝堂先生《画说京剧》中序言部分的几个故事吊足学生的胃口。例如:“有个京剧演员在美国办起了京剧学院,很多华侨都带着孩子来学习京剧,学院办得非常红火。但是学生家长说,学习京剧不为演唱,只为让孩子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京剧里面融汇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生活和特有的情感。办学院的人也说,她所以要在美国办学,是因为她遇到一位老华侨。老人告诉她,有一次迷路了,在高耸的洋楼中寻找自己的家,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突然,他听到从路边的一个窗口中传出了拉京胡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啊!我到家了!’其实他没有到家,但是他的感情找到了归宿,他找到了亲人,因为只有这个声音才是最纯正的乡音……”其次布置功课――京剧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找资料后课上交流。最后讨论――按理说外国人应该更听不懂唱词,为何梅兰芳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京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虽然学生当时还说不出什么,相信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学生对京剧肯定不会再鄙视了,而会多了一份敬畏,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想了解它的愿望:是啊,京剧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二、利用京剧电影的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何况学生?京剧剧目都是根据历史事件或者名著、名篇改变,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令人感动的主人公或者英雄!而且这些故事里也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忠、孝、仁、义的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乃至现代中国人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清晰地记得带领学生欣赏的第一部京剧电影是程派名著《锁麟囊》。因为是电影,场景从舞台上搬到了生活中,所以让我这位从没正儿八经看过戏的人看得很轻松。真实、自然的场景,丝毫没有让我有距离感,尤其是戏剧中人物的扮相,一个字“美”!由于比舞台上的妆容要淡许多,所以看起来更舒服、更耐看;戏服的颜色搭配,也比舞台上显得更漂亮。迟小秋先生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透着一种无以言说的艺术美,再加上感人的故事情节,着实让我着迷,我想也一定能吸引学生。因为有字幕的帮助,解决了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加上艺术家精湛的表演,学生也看得如痴如醉,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他们欲罢不能,已经下课了,还要求再看五分钟!看来从京剧电影切入到京剧欣赏是一个绝好的手段,《锁麟囊》、《徐九经升官记》、《赤桑镇》、《孟母三迁》、《除三害》,这些京剧电影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这种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就悄然发生了。

三、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京剧欣赏剧目,引领学生的欣赏兴趣

京剧欣赏剧目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很多学生都看过名著《水浒传》,对鲁智深这个人物也有所了解,而且很多学生都很喜欢鲁智深这个人物,我就下载了三段不同演唱家表演的《野猪林》,学生不仅兴趣十足地反复欣赏比对了三个版本的演唱,还从审美意象的角度津津有味地评价了三位艺术家的演唱,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大家都意识到了唱段越听越有味,而想学唱几句却非常不容易。《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正好出现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中,有了铺垫,再来欣赏京剧,学生感到还是京剧更具有感染力。通过近两年来的京剧欣赏,在学生毕业时写的感言中,有很多同学都喜欢上了京剧,现在还会主动看戏曲频道的京剧节目呢!

四、京剧知识应少讲解、多感知,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欣赏兴趣

京剧不愧为“国粹”,它博大精深,京剧的表现手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服饰、京剧的板腔乐队、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唱腔流派……这些知识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在刚开始给学生上课时,我自己都听辨不清哪段是“二黄腔”、哪段是“西皮腔”,搞得自己都差点没了信心。一日顿悟,其实只是引领学生能听京剧,并不需要具体分析京剧艺术。就像学生们爱听爱唱流行音乐,其实歌词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喜欢作品的旋律而已,不信,您可以调查一下您的学生。一切应该降低难度,一些京剧常识可以结合剧目来学习,例如欣赏《徐九经升官记》重点围绕感受“丑角”这个行当的魅力,了解“无丑不成戏”,体验京剧艺术的戏剧化冲突;欣赏《野猪林》重点感受“净行”的演唱特点,了解“净”角大多是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点的男性人物,只有“净行”用脸谱,脸谱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唱腔音色洪亮,风格粗犷等等。这样有范例、有音像,边欣赏、边评价、边讨论,学生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比单单记忆常识要有趣得多。

五、模仿程式化的表演动作,激发学生表演京剧的兴趣

在钱金福先生的身段谱中有这样一句话:“老生弓,花脸撑,小生紧,旦角松,武生在当中。”这段话让我品味良久,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每一行当在表演上的规范描述得惟妙惟肖。结合以前看的京剧片段,带领学生认真体味这句话,把每个行当的形神动作表演一下,没想到课堂上学生们虽表演的有模无样,但个个兴致很高,在不断的模仿评价中,学生的姿态终于有了点范儿,学生觉着挺有意思,我也觉着前辈们总结的经验简洁明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形神兼备。此后尝试带领学生学习念韵白,让学生自然意识到在京剧表演艺术中“千斤话白四两唱”的真正含义!课后学生练习韵白的声音还在楼道内回响,假想的水袖也甩来甩去。哈哈,学生对京剧的体验是从这种游戏性的模仿体验开始,有过这种经历的学生,不会距离京剧太远,大多数会成为京剧的欣赏者吧!

六、选择学习简单易唱的京剧名段,让学生的欣赏兴趣延展为爱好

学生听多了,看多了,自然可以过渡到唱。虽然对样板戏有争议,但是因为样板戏中的唱词都是普通话,所以可以优先考虑其中的经典唱段。我选择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甘洒热血写春秋》两段。在教唱时,先把速度放慢,碰到难唱的地方,像后半拍起的节奏、一些长音、速度变化等,在跟琴唱的时候就提醒学生注意掌握,练习的次数多了,唱得自然越来越有味道了。可能因为这两段都是“生”的唱段,男生尤其喜欢唱,而且越唱越有感觉,两个唱段的演唱把学生的兴趣变为爱好。京剧,这个在我国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不可能学唱几个唱段就能唱好它。但我认为唱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学生感受到京剧唱段的百唱不厌,感受到京剧旋律的美、唱词的美,能够接受京剧、喜爱欣赏,目的就达到了。

收 获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从一开始的调查来看,有约91%的学生不愿意听京剧,也没有欣赏京剧的愿望,其余的9%也是家里的爷爷奶奶辈或爸爸妈妈喜欢听(唱)京剧自己才听,但自己对京剧并无兴趣。到这一届孩子毕业再做调研时,他们对京剧的态度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96%的学生接受了京剧,看到电视中播放京剧也不再换台,会饶有兴致地陪爷爷奶奶看上一段,从中感受到了社会的丰富和人性的真、善、美、丑。瞧!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京剧对他们的影响了,这让我感受到了京剧教学的无限价值。一次摸索中的教学能达到这个效果,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可以说从学生的收获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做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我爱上了京剧,通过读相关书目和对相关戏剧知识的学习,对艺术的领悟能力越来越强,自身综合艺术审美能力明显提高。这种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帮助了我的教学:从京剧的戏剧性我悟到了教学设计也要有创意美,从京剧的锣鼓经我悟到了教学定要有节奏美,从京剧的韵白我悟到了教学语言要有韵律美……真的没想到一次边摸索边实践的研究过程竟会得到如此丰厚的收获。

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如果您试着开始欣赏京剧、带着学生欣赏京剧,一定会比我有更多的收获。

吴音昊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

上一篇:走上教师工作岗位 下一篇:教之有法 学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