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 灵活选择教法

时间:2022-10-08 12:00:48

关注学生差异 灵活选择教法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正视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研究,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 个体差异 教学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这种个体差异性也存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

一.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差异表现

1.学习行为的差异。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生活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具有独特的个人特征,这些会体现在他们的学习行为方面,呈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异。比如在学习途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实际操作方式,有的学生擅长听觉的学习;学习风格的差异――有的学生是沉思型思维,有的是冲动性思维;学习组织方式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倾向于独立学习。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科学学习。

2.学习兴趣的差异。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尽相同。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小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他们的学习态度也积极向上,对科学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活跃状态,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有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对科学学习持消极应付的态度,没有多大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思维状态也比较活跃。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

3.探究能力的差异。小学科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需要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探究能力,方能体会科学的奥妙之处。但是小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能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些小学生懒于自己思考,依靠教师给出的答案,自己并不想主动探究。

二.针对小学生个体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1.目标要分层。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各有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其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尽量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的养蚕活动内容中,有的学生有过养蚕经历,有的学生则是第一次见到蚕,还有的小学生将蚕视作毛毛虫,对其抱有恐惧心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就应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没有养蚕经验的小学生设置下限目标:亲自饲养几只蚕,观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针对学习能力好一点的学生设置上限目标:制定一个全面的饲养计划,坚持记录;针对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设置发展目标:在养蚕过程中提出1-2个研究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这样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2.材料有结构。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材料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思维。但由于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比如在《声音》这个单元中,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鼓、铁尺和橡皮筋,从“使物体发出声音”活动中体会“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鼓面和米粒感知“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再通过橡皮筋松紧的状态与发出声音的不同认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等,用常见的材料来做实验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奇。而材料的呈现方式也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不能一股脑地直接发给学生。

3.方法灵活。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有序运行的重要中介。鉴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围绕电路的不同连接方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方法、画电路图、实践操作、汇报等活动,教师还应引导点拨,采用多样演示的方法,如用电路板展示、电路图绘制、课件演示等,让学生随时能把握自己与他人的探究步伐,加深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找到学习成就感。

4.评价多元。教学评价也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实施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也可以采取科学记录本、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还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争优创先活动,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三.结束语

实现因材施教一直是新课改的号召。小学科学课堂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小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知识经济.2010年07期

2.王德敏.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年0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上一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