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第18期

时间:2022-10-08 11:33:09

媒体扫描 第1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汇源并购案重估中资价值

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计划斥资大约24亿美元全资收购中国果汁与饮料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若收购成功,也将成为迄今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中资企业控股权的交易。应当说,合资或出让部分股权对这家大企业来说属情理之中,但汇源三大股东同意出售所持全部股权令人意外,不过,这也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困境:发展遇到天花板后茫然而失守。中国最为著名的那些民营企业与中国经济一起飞速成长,但是由于缺乏人才,在渠道建设、产品创新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遭遇瓶颈,随着市场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容易因疲惫而追求眼前的快钱。

在并购游戏中,中国投资者在股市亢奋期经常有“贱卖论”的声音,但在当前股市大跌之际,可口可乐的高溢价收购正在嘲笑“中国式估值”。当然,可口可乐整合汇源有其品牌和能力的自信与溢价,这也正是中国所缺乏的品牌价值。但是,它也警示在这个世界上市场成长性最大的国家,以当前经济的波动而丧失对一个优秀公司或经济体的信心是多么幼稚。当然,在一系列民族品牌易主之后,我们在感到惋惜之余不是纠缠于价格,而应思考中国的百年企业在哪里。

《经济观察网》

政策调整背后的大企业因素

中央最近调整宏观政策基调,从“双防”转为“一保一控”,并且开始部分放松信贷政策,专门安排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宏观政策基调在半年之内就因为形势变化而调整,这是较为罕见的。

今年7月2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谈话”中披露,上半年央企毛利率为17.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增多,上半年共有11家企业亏损,全部央企二级子企业亏损面29.3%。

与此同时,央企的负债水平上升,财务风险加大。上半年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57.2%,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的81家,占54.4%。16家企业营运资金缺口超过50亿元。

这些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从一些中央企业的个案来看,情况可能比汇总后的统计数据更为严重。据了解,央企今年面对的困难包括:自然灾害频繁,企业融资困难,市场消费力转弱,土地市场降温,原材料、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工资和租金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因素,新劳动法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

由此可以看到,大型企业遇到的问题比表面上看到的更严重,只不过中小企业的问题是“生与死”,大型央企的问题则是“盈转亏”。在某种意义上,本轮宏观政策也是在为大企业而放松。尤其是当中央企业伤筋动骨时,中央有更大的动力来调整政策。

《中国经济时报》

王石与潘石屹:谁更聪明

最近,王石和万科几乎成了楼市“主降派”的代名词,而潘石屹却反其道而行之,力挺涨价。据悉,万科近日在上海推出“喜迎中秋、八盘共庆”活动,携旗下金色雅筑、新里程以及四季花城等8大楼盘集中促销,房价直降10万元。与万科率先发动价格战,在全国频频掀起降价浪潮不同,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国最近逆势而动,宣称自9月1日起全面上调房价,上调幅度为5%左右。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万科率先降价无疑是顺势而为,先发制人,旨在抢抓先机快速回笼资金,赢得主动,王石不可谓不聪明。当楼市降声一片之时,SOHO中国却不按常理出牌,大有逆潮流而动之势。有网友直指潘石屹不识时务,其“涨价论”更是遭到猛烈的炮轰。从这一点来看,王石似乎比潘石屹更加明智,也更聪明。

然而,潘石屹自有他的聪明之处。据说,潘石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做大多数”。有人说,潘石屹这几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跟风,去囤积大量的土地,使之有资金做后盾,使它有可能逆市涨价。这样一来可以彰显其项目的升值潜力,取悦老客户;二来可以迎合楼市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三是逆潮流而动本身有着很大的炒作价值。如此“一箭三雕”,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中国证券报》

油价高低杠难成股市平衡木

当油价爬上147美元/桶的高点时,全球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如今油价已跌回110美元以内,全球股市仍在下跌。这意味着油价既是拖累股市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经济下滑的观察指标。

分析人士认为,现阶段的油价水平对股市来说只是次要的影响因素。就A股而言,当油价每桶跌至100美元水平时,对A股整体业绩水平的正面影响可能加大。

由于油价不断创出新高,今年六、七月份,以美国为首的多数股市皆出现较大跌幅。期间,众多市场人士认为是油价推高了全球实体经济成本和通货膨胀水平,本已处于“水深火热”境地的全球经济被“火上浇油”。但随着油价见顶回落,股市经过短暂反弹后又重回跌市。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油价下跌说明全球需求减少,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股市下跌是意料之中的。

油价高低是否真是本轮全球股市调整的主要原因?从时间上看,此轮全球股市开始下跌伴随着信贷危机的发生,而不是油价的不断攀升。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油价突破100美元并快速飙升时,分析师们才开始在高油价上找股市下跌的理由。而且全球经济步入衰退也似乎可以更多地从信贷危机上寻找根源,油价更像是这一系列事件的结果。

《政券时报》

增值税转型时机已成熟

财政部拟定的可能超过1000亿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日前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有关增值税转型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有过激烈的争论。由于一直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倾向,反对派牢牢占据了上风,转型问题也就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列入议事日程。那么,我国是否具备了实现增值税转型的条件呢?在目前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增值税转型不会引起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而在我国,是否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税收政策的作用往往并不很大,而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行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具有“自主”投资的强大力量和投资能力,如修路造桥、建楼堂馆所等;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行为。所以,是否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

第二,不能把增值税转型简单地看成是税收问题。讲到增值税转型,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减税,会把此看作是一次简单的减税行为。因为,从表面看,实行增值税转型,确实会引起税收的减少,有关方面的测算是1000亿以上。而事实上,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增值税转型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税收问题,而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引导和对经济的保护问题。

第三,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果仅就政策调整而调整,简单地出台增值税转型政策,显然是难以充分发挥增值税政策的作用的,搞不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上一篇:地方要闻 第18期 下一篇:产业趋势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