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时间:2022-10-08 10:22:48

快乐习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摘 要: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习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体验作文的乐趣,在老师的鼓励中下快乐写作,学生怎能不喜欢作文呢?

关键词: 快乐积累; 指导; 快乐赞赏; 展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207-0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害怕的科目。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交上来的学生文章的也多数内容是空话、大话、套话。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习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结合实际,在班里举行了“快乐习作”活动,进一步对习作教学进行了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观察生活,紧扣书本,快乐积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在生活和课本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而学生的生活内容其实是极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生活,去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取作文题材,使习作有感而发。当然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懂得适时授以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教学生有序地观察,其次要让学生从多方位观察,三要让学生的观察由主次。例如:教学四年级作文《我们的校园》,在习作前,我先带领学生参观了自己的校园,去欣赏校园的景观。观察时,我给予导向观察指导,边看边引导学生该如何观察,观察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让他们适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此外,我还提倡学生从课文本上积累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语言优美,因此,我让我的学生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如教《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时,我着力于引导学生看一看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有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我让学生细心观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还提倡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以扩充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读好书活动,班里设置了图书角,学生们自已从家里选择一两本适合高年级阅读的读物放在图书角里以交流阅读,并倡导每位同学准备好一本积累本,以便随时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扩充素材。

二、创设平台,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素材很丰富,语文阅读的能力也很好,但是遇到习作的时候却无从入手,终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少。因此,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按层次的不同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

1.仿写训练。其实我们的小学语文也确实能提供这样不少的练习,例如我在授课《山中访友》中“你好,清洁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时,我会引导学生:“同学们,作者在跟他的朋友热切打招呼,来,我们一起做一做打招呼的动作,我们再想一想,作者还会跟哪些朋友打招呼?仿照句式并完成练习,通过演写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得到习作的语言训练。

2.续写训练。(1)续写开头部分;(2)续写简要情节;(3)续写课文内容;(4)续写同题异文。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会结合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续写《穷人》一课渔夫和桑娜在收养了两个孤儿后家里会发生什么事?他们一家的生活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小孩子们能不能和谐相处?等等,我们要充分发掘课本资源,为学生提供小练笔的机会。

3.改写训练。(1)改变人称;(2)改变记叙的结构顺序;(3)改变文章的表达方法;(4)改变体裁。

三、创设情境,激发真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习作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景,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游戏比赛、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四、快乐赞赏,树立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动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时常热情、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对习作的厌倦心理,让他们有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要让每一们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写批语作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细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写上带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批语。如“你的习作有进步了,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积累,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你能写上一页了,具体多了,真了不起”“这一句写得真美!你要继续努力”“嗯,描写得精彩极了,你真棒。”……每一次习作都得到老师的赞赏,谁不满怀信心乐于参与呢?

五、快乐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的习作有了进步,我还想办法让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每次作文批改后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体欣赏。同时,我在教室后面开辟了成果展示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美文或课外阅读的好段好篇贴上去与大家分享。我校还有校园广播,我还定时向广播站上送一些优秀习作,供全校师生欣赏。这劳动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再加上品尝的快乐,营造出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这相互欣赏,享受成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将快乐贯彻在习作上,你会发现,习作起来一点都不难,让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体验作文的乐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快乐写作,学生怎能不喜欢作文呢?

参考文献:

[1] 谭惟翰著.语文教学心理学.

[2] 果鲁英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熊华生著.语文教学.

[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5] 史玉君.快乐作文.

上一篇:物理学具的运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网络技术与教育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