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雷锋精神夯实班级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08 10:06:43

浅谈用雷锋精神夯实班级文化建设

【摘 要】雷锋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被赋予了不同时代的使命.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升华,在高校班级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雷锋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好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今后走向社会更快成功的关键。雷锋精神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习雷锋,就要学习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做一个忠于党、热爱人民的人;学习他刻苦钻研、敬业奉献,做一个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一个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人,雷锋精神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英语本科116班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以雷锋精神塑造班集体,2013年3月荣获江西省赣州市雷锋班集体称号,他们种种雷锋行动,无疑给物欲横流的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和谐之风。

一、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准则。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新学年伊始,选择得力的班干,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平台。例如,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其次运动会、主题团日活动、迎新生晚会等大型活动能调动一个班级的学生情感,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能感觉到班集体强有力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二、用雷锋精神完善自我,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板块。硬文化是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软文化则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内、外和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它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的教室环境、教学设施、各种墙报、宣传画、图书角、荣誉牌以及各种象征物等等。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对自已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文字并挑选两条作为班训。在全班选取八条写得最好的班训张贴出来,同时要求没有选上的同学把所写东西的贴在课桌反面,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物质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

(二)精神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装饰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是它所展示的鲜明的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例如,班级活动中的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以学雷锋精神活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对雷锋精神的学习、总结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护理系德育工作重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我系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得到质的提高。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担当者理应溶入这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倡大胆质疑。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团队所表现出的竞争氛围、评价体系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而且随着个人对班级团体归属感感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竞争的快乐,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3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唐凯麟.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光辉展现[J].思想教育文化导刊,2012(8):67-69.

作者简介: 唐月梅,女,汉族,硕士, 助教,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教育

上一篇:浅谈调频广播发射机数字化 下一篇:我国电力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