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绽开诗意的花朵

时间:2022-10-08 08:44:32

让语文教学绽开诗意的花朵

摘要:诗情画意的课堂,其主旨在于教师能用画般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画般精致的匠心锻造课堂,用诗画般丰富的意蕴经营课堂,用诗画般澎湃的旋律激情课堂。诗情画意的课堂既是追求唯美的课堂,更是追求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学生在富于诗情画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语文;诗情画意;情感;大气;智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85-01语文学科是一门诗意永远的科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让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让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一种诗意的生存和安居。

1.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

1.1导语的设计引入。每次上课,我都会找到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词、名句或故事来营造氛围。如讲《船长》我先引用了李清照的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入,学《望月》则有:"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进行引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并乐意去做进一步的探知。

1.2多媒体的配合使用。多媒体的引进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形象,在讲《长江之歌》的时候,我把关于三峡风景的纪录片和一些摄影作品融进了课文。优美的景色,灵动的文字,生动的讲解,当场就把学生带进了似真似幻的境界是课堂教学省融合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诗意。毕竟,这种诗意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经验智慧的积累。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诗意语文的教学方式依然在探索之中,它还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钻研,去体会,去完善。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文明里"。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情",有了"情",便有了阳光温暖、生机活力。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老师,不仅能让课堂熏染上浓浓的情意,更能把学生的心灵陶冶的圣洁、美丽。饱蘸的语言主要靠隽永、生动的语言来传达,教师要善于用诗化语言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

2.教师要善于创设师生互动,灵活创新的富有诗意情境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要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灵活创新的营造教学情境。我在引导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时,一开始我找来花、水、杯子、萝卜、刀等道具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成语,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落花流水、一刀两断"这两个成语,然后让让几个学生表演"张牙舞爪"、"捧腹大笑"、"愁眉苦脸"等成语让全班同学猜,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趁机说:"想象是心灵的花朵,能让我们的心灵春意融融;想象是生活的甘泉,能让我们的生活甜美莹澈……想象多神奇呀,它还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仿照老师刚说的句子造句。"一时间学生的思维开启了,情感调动了,纷纷展开想象造起句子来。有的说:"想象是理想的翅膀,它能使我们的理想飞得更高更远";有的说:"想象是智慧的奇葩,它能让我们的智慧结出奇妙的果实";还有的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源泉……"。看到同学们这么激情昂扬我又顺势引导:"小时候我就曾幻想,假如我有一对翅膀那该多好呀!如果真有一对翅膀,你想做什么?"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让他们将畅想写在纸上。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结果的答案可想而知。有的说:"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会带上我的礼物飞到四川省汶川县,将我的礼物送给受灾的小朋友,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慰藉";有的说:"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会飞到母亲身边,偎依着她,给她讲我的学习生活中的故事"我逐一念着学生们交流的结果,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以展现。最后我说:"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会用力扇动我的大翅膀,扇来一片祥云,让我可爱的学生乘着祥云去泰山看日出,去海边踏浪,去黄山看奇松,去黄果树观黄果树瀑布,去各个现代都市领略都市的繁华……我要让农村里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我自然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诗意的氛围推向高潮。最后我给学生布置写想象作文《我有了一对翅膀》。通过创设灵活创新的情境,完成了对学生从"成语――句子――篇"的想象力的训练。另外用音乐画、表演、活动等方式创设诗意课堂情境,也有很好的效果。

3.教师要注重相关知识的迁移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不仅会让课堂诗情琅琅,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如教学《黄鹤楼送别》由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进行迁移积累。

4.课堂上师生心灵要平等的对话

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心灵对话的语文。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言:"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这是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应有之义。"课堂上,我始终在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即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是独立平等的交流。在这里,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在我所设计的语文课堂里,文本即是作者本人的形象,而师生则融身于他以字为声的世界里,在这个形象的世界里,三者相围而坐,如故友闲谈,从彼此的对话中寻求心灵上的滋养。参考文献:

[1]张小波《营建语文教学的诗意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5期)

[2]张爱民《课堂教学的诗意追求》(辽宁教育2005年第3期)

[3]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4]《静听花开的声音――浅谈语言教学的诗意美》(《语言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生成式教学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