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双语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时间:2022-10-08 07:46:51

动物解剖学双语教学的体会和思考

摘要:双语教学是提高本科生专业外语水平,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双语教学实践,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认识、参考书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师生互动、课程建设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方法;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9-02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来说,通常我们使用汉语和英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双语教学的好处是既能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专业外语词汇,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加强国际交流的能力,因此,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已引起许多重点高等院校的重视。然而,由于任课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关系,双语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改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双语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许多国家把人才兴国作为强国战略。从大学层面来看,研究型与国际化已成为一流大学的本质和特征,也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1]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首先是英语交流水平,包括阅读和口语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而且,教育部也把双语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一个指标。此外,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时,也发现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选择高水平的外文参考书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基础

要搞好双语教学,除有一本好的中文教材外,更要有高水平的英文原版参考书。由于外文教材的编写风格与国内的教材不同,通过对英文原版参考书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语感,按照英语的规律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果。为此,我们筛选了几本水平较高的英文家畜解剖学教学参考书,将原版教材进行扫描,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供学生阅读。此外,还向学生介绍国内的双语教材,如刘执玉主编的《系统解剖学》,[2]学生通过对参考书的阅读,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三、为学生提供专业词典,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形态学,其特点是名词多,彼此联系少,记忆困难。根据有关资料,医务工作中三分之一的医学术语来自解剖学,因此,我们推荐学生使用英汉医学词汇,[3]还给学生介绍了3本电子词典:新编全医药大辞典(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免费软件)、Lingoes灵格斯、Baidu词典(http:///s?wd=hydroxyl+radical&tn=dict)。通过对这些词典的交替使用,可查阅到解剖学名词的中英文含义和发音,便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四、课前介绍英文短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掌握英文短语和习惯性用语,对于提高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理解的能力,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们通常将一些常用的英文句型给学生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英语短语的含义,便于学生学习。如A骨具有B结构,可用的句型为:A carries B;A bears B;B is placed on A;B is located on A;B is situated on A。又如A血管(神经)分出B血管(神经),可用的句型为:A detaches B;A branches B;A gives origin to B;A furnish origin to B;B arises from A;B is branch of A。通过对这些句型或短语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在听课时就容易听懂,提高了理解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收到了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课中,注意使用多种句型,丰富教学语言。通过不同句型的使用和学习,使学生对专业英文中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动名词、不定时、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介词短语、各类从句等的使用和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翻译能力和准确性。

五、辅助中文解释和板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我们双语教学的方式是采取英文多媒体课件和英文讲授。如前所述,由于本课程是在大一学生中进行,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解剖学名词音标很难查找,给授课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授课和学习效果,我们在利用英文多媒体课件进行英文讲授的基础上,对重点的内容用中文板书逐条写出,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和缓冲的时间,以便加深理解,也便于学生复习;同时增加中文解释,重点解释其功能和增加临床应用的知识,将形态、功能与应用联系起来,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六、利用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动物机体各器官的三维结构以及他们在机体内部的布局比较抽象,学习较难。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使用多种方法和教具辅助教学。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选用大量的彩色图片,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二是使用实物标本、塑化标本和模型标本,既有单个器官标本,又有整体标本,对照这些实物和模型标本进行授课,既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每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又能了解了他们在动物机体内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建立了动物机体结构的整体概念,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自学。同时,我们重视实验室标本建设,购买了一批动物塑化标本(包括关节、肌肉、心血管、神经、内脏器官)和模型标本(牛、猪肌肉和内脏模型),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七、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能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更要能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完善。因此,我们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吸纳学生的建议,适时调整课时分配,改进授课方式和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八、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课程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指导,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水平。在教材建设方面,重视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们主编了《动物解剖学实验教程》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3本国家级规划教材(董常生主编的家畜解剖学,第四版;彭可美主编的畜禽解剖学,第二版;陈耀星主编的畜禽解剖学,第三版),参加翻译了Horst Erich Konig,Hans-Georg Liebich主编的家畜兽医解剖学教程与彩色图谱(第三版)及Willianm J. Bacha.Jr.,Linda M.Bacha编著的兽医组织学彩色图谱(第2版),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通过教材建设,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资源。在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建设方面,积极申请学校的相关课程建设项目,建设了动物解剖学网络课程,提供了中、英文多媒体课件和英文参考资料,供学生自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实验室增加了多媒体设备,便于进行多媒体和网络课程教学,同时购置、制作了大量动物标本,便于教学和学生复习自学。尤其是课程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实习标本,进行标本识别考试,这些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动物解剖学校级精品课程,并向省级精品课程努力,最后争取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管恒禄.加快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1).

[2]刘执玉.系统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

[3]英汉医学词汇编篡组.英汉医学词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0.

上一篇:逆向法教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语法教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