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同步性文献综述及其测算方法

时间:2022-10-08 07:40:53

经济周期同步性文献综述及其测算方法

【文章摘要】

省区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本文先总结了经济周期的最近的研究文献,找出其影响机制。并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区的数据,测度了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和经济周期波动,总结和比较了两种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测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协调性、产业结构相似度、经济外向度差异以及一些具有“自然地理”特征的因素都会对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造成影响。最后,鉴于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周期;同步性;测算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经济周期同步性(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是指在特定时期内, 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循环阶段在方向和波幅上所表现出的趋同性, 通常是以两地区之间实际经济活动的双边相关性来反映两地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程度, 相关系数越大, 两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协动性程度越高(程惠芳、岑丽君,201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商品、服务乃至资金流动的增强, 各地的经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开放的经济体系下, 一地的经济波动就很容易通过全球化的各种途径向其他地区传播, 并逐步形成更大范围上的周期性波动。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国内玩经济周期同步性理论进行梳理的同时, 对近年来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述评总结。从而找出影响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因素和机制。同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算1978年-2011年的数据测算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对于剖析我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及其影响机制,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共同繁荣。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周期同步性,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测算计量,从而把经济周期同步性的重要内容引进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决策之中。

2 文献回顾及评述

关于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经验分析(empirical analysis)主要是围绕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的。现有研究中所关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边界因素、双边贸易、产业结构相似度、经济开放程度、制度因素等等。Clark与van Wincoop(2001)对跨国研究中引入了边界效应,其处理方法是如果两国之间相邻,则虚拟变量为1,反之,则为0;同样的方法可以见Christian Volpe Martincus(2007)年对南美洲的经济周期研究。

Kose与Yi(2006)运用21个OECD国家的年度数据估算了经济周期同步性和双边贸易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Firdmuc(2004)使用OECD国家1990-1999年的数据证实了经济周期同步性与产业内贸易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Kenen and Krugman (1991)。Imbs(2004)发现,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的国家在面临产业层面的冲击时,由于国家之间的内在相似性,产业调整路径比较相似,因而经济波动的过程大体相同。Lee与Azali(2009)在研究经济周期同步性与产业专业化模式的动态关系时发现,产业结构越是相似,经济周期就越同步。

欧洲国家由于自身的开放机制已经成熟,所以对经济开放程度影响经济周期同步的研究不多,往往更多地市从国家贸易、资本流动、国际投资方面进行考虑。笔者看到Wuetal (2009)的研究表明,FDI对经济周期同步性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并认为较之于双边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FDI能更好地解释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变化。

另外还有些学者在研究中考虑了其他对经济周期同步性造成影响因素,如:Ottoetal. (2001)发现国家的经济和制度特征也会对同步性造成影响;国家间政策的协调程度越高,就越是有利于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提高( Bower and Guillemineau,2006; Calderonet al,2007)等等。

自1978年改革开放进入市场机制以来,国内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的问题引起一些学者注意,如程惠芳与岑丽君(2010)利用1990-2008年中国和27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贸易强度对中国与发达贸易伙伴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强于投资强度;对中国与发展中贸易伙伴而言,贸易强度、FDI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对经济周期同步性有显著地正效应。黄玖立等 (2011)则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改革开放进行阶段对比。这两篇文章在研究经济周期同步性时,都是对时间序列进行滤波得到周期成分,然后再用得到的周期成分计算相关系数,这种方法能形象地反映经济周期的分布趋势,但不能求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经济活动之间的相关系数,对面板数据分析造成困难。本文在查阅文献后,引入了新的方法,克服上述方法的缺陷,同时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时间维度上的比较和展示,同时指出其不同的优劣之处。

因此,本文是在借鉴国家间(欧盟,美国等)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周期同步性收到双边贸易流量 、产业结构相似度(Kenen and Krugman 1991)、地区财政间协调度、经济开放度等影响。

3 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测算

目前用来测算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HP滤波方法,先剔除原序列中的趋势成分,以获得原序列的波动(周期)成分,再对周期成分计算相关系数,以揭示出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另外一种是黄玖立等在论文采用的两两省区之间系数相关法来衡量。

因此,Cerqueira、Martins(2007年)为了捕捉经济周期同步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经过数学上的推理运算,推出了衡量经济周期同步性在时间点t的指标公式:

(1)

其中, 为同步化指标,表示省区i和省区j之间的实际经济活动在时期t的相关性, 、 分别表示省区i与省区j在t年的真实GDP增长率 , 、 分别表示时间样本区间内省区i与省区j真实GDP增长率的均值。 的取值范围为(-∞,1],取值越大表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越强。

3.1 HP滤波法

数据采用的是1978年为100为基期不变价的GDP自然对数,时间跨度从1979年到2011年,反应的是经济波动的趋势,根据Hodrick、Prescott(1990,1997)提出的HP滤波法,从中国各省区的真实GDP增长率分离出长期趋势部分和周期波动趋势部分,以周期波动趋势部分表示各地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际产出的波动平滑化、微波化趋势明显,即周期长度逐渐拉长, 周期波动幅度逐渐收窄,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市场的力量在经济周期调整中逐渐占优有关。改革初期同步性较弱,与各地区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有关,而1993年以后GDP周期分量的差异性不断缩小,同步性有增强的趋势。

3.2 经济周期同步相关系数值

采用的是Cerqueira、Martins公式法,中国31个省区1978-2011年经济周期同步化的水平的计算结果,如下图2所示。

上表中1978-2011年相关系数值,分别是各年全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平均相关系数值,如1978年是采用当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两两相关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的456个观测值的平均值。由上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经济周期同步性呈现出先波动,后明显上升,到趋于平稳的态势。

结合两图,有几点需要解释,一是1978-1983年经济周期特征是开始时出现下降,且波动较大,但稳定中有所上升,原因是改革开放一些地区先富的政策,东中西部增长速度不均衡,东部增长较快,而中西部相对较缓;1984-1989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东部梯度产业开始转移,经济周期同步性呈现波动性上升;在1990-1992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呈现下降趋势,原因两点:一是改革开放的不深入,一部分地区提前发展,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是时下不稳定的政局和政策,也会对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影响。1993-1998-2006趋势是快速上升后平稳。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走势与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的却是不同,根据许统生等认为这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密切程度有关,前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分割明显,受影响不大,后期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使其与世界经济同步性增强。

比较两种系数的优缺点,可知,HP滤波法反映的经济周期的同步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但不能识别省区间在单一年份经济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而Cerqueira、Martins公式法抓住了时间的变化性,具有一个显着的优点,即它能够识别出单一年份各地经济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在经济剧烈波动的年份内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异步性和在经济波动稳定时期经济的同步性。然而,这种估计方法的缺点在于:所获得变量是高度自相关(Cerqueira、Martins,2007)以及只采用实际GDP增长率,而没有考虑各地GDP的基数不同。

4 总结

本文首先提出了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目的,接着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总结认为:地区双边贸易、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性、经济开放度、以及自然因素形成的边界效应、东中西“俱乐部”特征这些因素都程度不同的对经济周期同步性,是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涵义如下。首先,中央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合理对产业、财政、外贸进行调控,在政策力度和实施时间上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其次,鉴于中国由于自身发展机制等原因,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提高对于帮助缩小人均收入差距未能很好的得到,为了缩小省区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提升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Imbs, J. “Trade, Finance, Specializ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6(3) , 2004, pp.723-734.

[2] Bower, Uwe and Guillemineau,Catherine. “Determinants of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Euro Area Countries”,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6 ,No.587.

[3] Firdmuc, J. “The Endogeneit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Intra-industry Trade and EMU Enlargement”,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2(1) , 2004, pp.1-12.

[4] Cerqueira, P. A . and R. Martins. “Measu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Using a Panel Approach”, Economics Letters, 102(2) , 2009, pp.106-108.

[5] 程惠芳、岑丽君(2010):《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经济研究》第9期.

[6] 黄玖立、李坤望、黎德福(2011):《中国地区实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世界经济》第9期.

【作者简介】

李冲,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王晓霞,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房地长经济学等。

陈润文,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研究院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管理规划与决策。

上一篇: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动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