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 听漏工辨听水管的跑冒滴漏声

时间:2022-03-08 11:06:24

立秋整半月,几个小时前飘洒的一场细雨,为北京的子夜时分带来丝丝的清凉,喧嚣褪去的海淀区厂洼西路格外僻静。

8月23日零点时分,身穿反光衣,握着手电筒,手提听音杆,沿着马路边慢慢行走着三个人。这组特殊的夜行者来自北京自来水集团闻达通管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听漏工。

这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一直鲜为人知的工种。“我们就好比是听诊师,任务就是‘望闻问切’,为市区8600公里的自来水管道把好脉。”年近四十、干练的张颖军风趣地说。而之所以选择在深夜工作,是因为这个时段道路上车少杂音少,各种用水量也小,听漏效果最佳。

“一听二看勤翻盖”,是听漏工世代相传的秘诀。走路,开井盖,弯腰检查,盖井盖……一丝不苟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路上三人配合默契。前行不到一百米,6个自来水井盖接连被撬开。记者上手试了试,费了好大劲才将一个井盖撬开。“有八十多斤呢!”憨厚的胡晓芃嘿嘿一笑。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一个班组每晚的工作路段最少是2.5公里,起码要翻动五六十个井盖,一开一合之间要撬动的总重量就在一万斤左右。

在一处居民小区大门口附近,高高瘦瘦、秀气的许鵾将一根长约2米的听音杆探入井底,轻轻触放在自来水管道上,耳朵贴近手柄一端类似莲蓬一样的“耳机”上,全神贯注地倾听。随后,在他的指导下,记者也体验了一把,耳朵里听到的是轻微的嗵嗵声。面对记者的困惑,许鵾介绍说:“这是正常的过水声,而在跑冒情况下,漏水声会是‘呲呲呲’。这中间的差别非常小,不经过专业训练很难识别。最少也得3年才能出师吧,是个经验活。”

“那你们干了多少年了?”记者追问道。

“了十四五年吧。胡师傅比我还要长一两年。”张颖军回答道。

从几十乃至上百种嘈杂的声音里分辨出漏水声,这是每名听漏工必备的基本功。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听诊”的器械也在与时俱进。“其实,我们的身份更准确地说应该叫‘检漏工’,单纯靠人耳听漏的时代已是过去时了。”毕业于东北大学的许鵾,操弄起相关仪、巡检仪等高科技器械,十分娴熟。正是靠着日益精准的定位,现在的水管跑冒点基本上都能够被划定在半径1.5米的区域内。管道维修也从过去对路面的“开膛破肚”,变为今天的“微创手术”,施工周期和维修成本大幅度减少。

当然,听漏工作也会有不顺畅的时候,他们也曾因为查不准漏点而着急苦闷,但更多时候是解决了问题带来的成就感。“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大邑县、雅安市等地的自来水管道破裂严重,张颖军等人被紧急抽调前往救援,顺利完成抢险任务。“人生价值一下子就感觉丰盈了起来。”他说,“那一刻觉得再多的付出也值了。”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听漏工作还在继续。昼伏夜出的生活作息,使得听漏工很难有太多时间照顾家人。“习惯了。什么工作总得有人干吧!”胡晓芃轻声说。而此刻,在全市的十多个区域内,他的30多名工友同样在默默奉献着。就在去年一年,他们发现了1500多处漏点,3900多万吨水被节省,其价值无法单纯用数字计算。

上一篇:急诊室外科医生 午夜时分 他们面对血淋淋的伤... 下一篇:浅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