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动动手

时间:2022-09-30 06:33:41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属于那些能够“伸出双手,改变世界”的人们。

网络时代,在打打电话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解决许多问题的幸福生活里,你的双手主要用来做什么?假若穿越回古代,凭你这双手能否养活自己?不说别的,单从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说起,敢不敢出来晒晒,你具备哪些生活技能?你会使用的工具又有哪些……

本刊编辑部特意去同学当中作了一次调查:你的双手能干什么?

调查:问问你的双手

共有105名高中同学参与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一、除了吃东西和写作业之外,你的两只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是(选两项):

除了吃东西写作业外,双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插在裤兜(衣兜、袖筒)里。其中,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以80%的大比分遥遥领先。排在第二梯队的有打球、玩乐器、做家务以及手工小制作。这双手,果然是比较爱清闲啊!

二、以下十八般工具中,你能够熟练使用的是(多选):

同学们能熟练使用的工具排名前四的分别是:菜刀、针线、微波炉、擀面杖。而排名紧随其后的选项便是:以上全都不会用。看来,大家对工具的掌控本领主要来源于最熟悉的生活。咦,奇怪,这个叫“以上全都不会用”的是哪里来的新鲜工具?

三、假设你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被放逐到一个非现代化的、但严格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地方,你觉得你会饿死吗?

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虽然此刻没什么手艺,但相信自己学起来应该很快。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双手还是充满信心的,坚信关键时刻小宇宙总会爆发的。只是,会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手到用时方嫌笨呢?

当我们问到:如果你身边的某样东西用坏了,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60%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修好”。这种节俭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而请大家为自己生活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打个分(满分5分)时,半数同学都为自己打了3分,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实在一般,会基本的家务活,其他操作技能则需要多加锻炼学习。

那么,同学们究竟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技能呢?调查结果中,被同学们提到比较多的依次是:烹饪、种花种菜种粮食、针线活、组装修理电脑、动物饲养、木工等。

经过以上盘问,双手表示很惭愧,决定暂别电脑、手机和裤兜,以免在人类进化史中被不幸退化出局。

故事:一起动动手

成绩好不好?会点儿啥呀?面对这类问题,是不是成绩不拔尖又不懂琴棋书画、说学逗唱的你都不好意思答应?

你out了!如今,比这些更酷、更吸引眼球的是掌握一门技能!下次再碰到秀成绩秀才艺的人,你就可以反问:你有什么手艺吗?会做木工吗?会织毛衣吗?会种花吗?会做蛋糕吗?会修车吗……

有一种能力也许无关成绩,无关艺术修为,它没有华丽丽的光芒,却有脚踏实地的力量。它决定了当面对生活时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它会让你活得更有人样儿。它叫生活技能。

我会做木工

经纬斌 上虞春晖中学

我家住在乡下,我爸有一门切割拉磨的木工手艺。我做木工的手艺就是向我爸学的。有次家里需要一把小板凳,我跃跃欲试,就此拉开了我的“小木匠”生涯。

木料是爸爸以前做工后剩下的那几块。我先在脑海里构思了一遍小板凳的模样,心里有了数,就开始动手。

其实最后的拼接组装和搭积木类似,最主要的还是先把板凳角度设计好。依照角度,先要在凳面上打眼,挖出四个浅浅小坑。接着用夹背锯开榫——在做凳脚的四根小木棒顶头切除一小块,以便它们能小坑。开榫的时候,手的平衡与力度是最重要的了。初学时不习惯,拉着锯刀往下切,一不小心就卡在中途,更要命的是,切下去的路径并不平直,显然有点废损一块“栋梁之材”的意思。

但谁还没个第一次,老爸告诉我,用锯刀的一个小窍门在于角度,往下走的时候你得把手往上抬一点,让锯齿先吃进木材里,再一并用力推,这样能更直。虽然不能一下子掌握精髓,中途因为方法不当,还洒下一点热血,但总算锯完了!我又用砂纸将凳面凳脚边缘磨光,使它不至于扎手,接着我用钉子榔头敲敲打打,将凳面凳脚衔接固定……一把还算顺眼的四脚小方凳就这样“惊天动地”地诞生了!

我心里憋着得意,表面上则异常平静地递给妈妈,这样她洗衣服的时候就有了“靠山”,不会腿酸。更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小外甥女来做客,因为人小,吃饭够不着桌子,便在原有的大凳子上,垫上这把小板凳。她一览众山小地坐在上头,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她满足,也让我骄傲。

此后,我便不断尝试,书架、碗柜、椅子……这些日常小物件除了带给我劳动中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自己和身边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每当我仔细打磨着木料,都会觉得心也跟着安静平和起来。每当我敲敲打打,我总觉得双手特别有力,仿佛掌控了一个世界。

我会冲印照片

傅小敏 杭州高级中学

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时光是在暗房中度过的。父亲曾是摄影爱好者,除了背着相机四处走走停停拍拍,也亲手冲洗胶卷。他带我走进这个光、影与时间的世界。

光、影、时间在这间狭小的暗房里被无限放大:明光要全部赶尽杀绝,除了一盏15瓦的红色白炽灯;显影液、定影液按比例严格调配,才能把影像牢牢地定在相纸上;时间在显影、定影、曝光、水洗的时候被层层截住,给光和影扣上一重一重的枷锁。我们在生活里行色匆匆,光侧身溜走,影捉摸不透,时间也从不为你停留。唯有一间狭小暗房,将它们安静豢养,任其茁壮生长。

父亲只带我冲洗过黑白胶卷,他说色彩太喧宾夺主,他更喜欢纯粹的事物。我猜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彩色相片的药水配方复杂,曝光难度太高罢了。所以我的暗房里并不饲养色彩。

初一那年,我们搬了家,暗房没有了。爸爸专注事业,摄影的兴趣渐渐淡薄,那些曾经和他一起走走停停拍拍的摄友们,有的已经成了国家级摄影师,有的还在“不务正业”着。初三那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是父亲送给我的礼物,而他自此算是真正放弃摄影了。我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贪婪地捕捉色彩。平时随身携带一只小卡片机,假期背着那台单反像父亲当年一样走走停停拍拍。赤红、橙黄、青绿、蓝紫,就是不甘于黑和白。

直到高一那年,学校开设了一门摄影课,每个人发到一部破旧的135胶片相机,光圈和快门值是固定的,我们只能对焦和按快门。记得荒木经惟说过,乡愁是他永恒的拍摄主题。我在裂像屏的视野里,终于再次看见了我遥远的童年和乡愁:那些山崖上的杜鹃花,池塘里的小蝌蚪,田垄边的秸秆堆,大雪后的松树林。

后半学期的摄影课,老师指导我们冲洗胶卷。同学们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而我熟门熟路,兀自完成了一系列流程:在暗袋里抽出胶片卷入片轴,片轴装入显影罐;倒入清水预湿;计时开始,迅速倒入显影液,以递减的时间间隔搅动显影罐,倒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显影液;倒入定影液,静候两分钟,倒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定影液半小时;悬挂胶卷,自然晾干;打开放大机,插入底片;调焦,试样,关灯,放置相纸,开灯曝光五秒,关灯,相纸迅速放入显影液中;换下一张,循环上一步;相纸显影两分钟取出水洗,放入定影液,开灯检查影像;依次取出相片放入水中浸泡,计时水洗;悬挂相片,自然晾干。

原来,肢体对动作是有记忆的。我记得每一道程序,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小时候,我和父亲分工明确,他调配药水,我搅拌药水,他曝光相片,我就蹲在显影盘边翻动相片,他水洗照片,我给他递照片,他说计时开始,我就替他盯着闹钟。

如今父亲对摄影的记忆只剩下几组光圈快门数值了,数码单反机身上纷繁的按键和操作盘也让他眼花缭乱手足无措。高二那年,我偷偷攒钱买了第一台自己的胶片相机,用的还是更老旧的120胶卷,整个城市只有一家店可以冲洗这种胶卷。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建一个自己的暗房。

我会做纱窗

余梦燕 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我生活在一个靠手艺吃饭的家庭,从小就清楚别人家的不锈钢门窗、衣架是如何在父母手中经过打磨加工逐渐成型的。

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以后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毕竟小时候家庭条件确实不太好,别人家的孩子手中玩的是变形金刚、芭比娃娃,而我的手中永远是脏兮兮的起子、扳手,连唯一的一根“金箍棒”也是不锈钢圆管的边角料。

个性像男生的我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玩具是多么丑陋,多么无趣,甚至开始喜欢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工具,每次看见老爸用切割机切出巨大的火花时,都充满了崇拜。偷偷开电源玩电钻打孔时差点打穿脚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至今我也只学会了一门小手艺——制作纱窗。原因无它,只有这门手艺是不需要那时候的我计算弧度和面积的。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制作纱窗是为了让我家的狗住的纸箱窝也有一扇窗。那时候不敢乱用切割机切料,毕竟那家伙太重,压下去切纱窗料搞不好会把脚趾头也切掉。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杂物堆里捡四根差不多大的边角料凑成一个四方形,然后铺上纱布,为防止冬天纱布过度收缩而绷出料,必须事先留出一部分的纱布在材料的外面。再用纱窗专用的皮条把纱布固定在材料的四边凹槽中。之后用一个纱窗角放在压好纱布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确定好位置后再拿手电钻对着纱角上面的孔往下钻。一个角大约需要四个孔,最后拧上螺丝固定。当然这个动作需要重复四次,再将纱布裁剪好。一个简单的纱窗就被轻轻松松搞定了。当然这是我千锤百炼后的成果,而我第一次做的纱窗在我做好后的第三天就因为没拧紧螺丝,纱角无情脱落。等我二次修复好装到事先挖好打洞的纸箱上时,仅一个下午,纱布就被狗抓烂了。

对一个孩子来说童年是宝贵的,花一下午的时间制作好的一扇劣质纱窗,就算再怎么难看也是个成品,却最终以四天的寿命惨死在狗爪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个第n次。之后随着制作次数与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将做纱窗这项技艺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我敢说同龄人中我是制作纱窗第一人。每次看着老妈面不改色地拿着我做的纱窗告诉别人这是师傅亲自动手做的,我都在心里暗爽。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网吧五连坐,一盘没赢过时,我早已利用一个下午制作完成了4扇纱窗。老爸也特别配合地让他徒弟以后喊我小师傅。当然那些曾经被电钻钻伤手指,被刀片划破手掌,切割机火花溅入眼睛后的疼痛也奠定了我如今手艺好的基础。其实我也曾有过不止这一个爱好,但最后还能保留至今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做纱窗。如今我制作纱窗的热忱只有一个,因为这是我父母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这是父母赚钱的手艺,我不去感受它的苦,它的累,如何知道钱来之不易?

每一门精湛的手艺活都需要一双满是伤痕永远洗不干净爬满老茧的手去完成。而我希望多年以后,它们不再是我父母的唯一。

我是种番茄能手

江晓如 嘉兴第一中学

我的家在王江泾镇,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在没有休耕以前,我们家的屋子前是好几亩红红绿绿的番茄地。小时候,妈妈总是领着我,一边在田里打理番茄,一边用嘉兴土话跟我讲着“番茄娘娘”的故事。

我依稀记得,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番茄娘娘是一个很厉害的神仙。有她在,才能保佑每年的番茄收成。我经常困惑地问妈妈,番茄娘娘长啥样呢?妈妈答道,跟番茄一个样呀!如今想来,这样的故事真是可笑与幼稚。无非就是——在我想要偷吃番茄时,妈妈会狠狠打下我的手,告诉我番茄娘娘要惩罚你的哦;在我想要在番茄地尿尿时,妈妈又会狠狠地警告我,这是对番茄娘娘的大不敬……明明知道都是妈妈虚构的故事,却一直死心塌地坚信至今。

高一那年,我缠着妈妈在门口给我扒拉出一块空地(当时我们家的土地已经被征用建了厂房),买来了种子,像模像样地跟种花一样种起了番茄。认真了一个月以后,地里的番茄竟全成了“尸体”。我沮丧万分——番茄娘娘果然跟我不亲!我被妈妈嘲笑了,她见我认真了,便开始真正传授我种番茄的技巧。我记得,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田地里氤氲的光线,我总觉得番茄娘娘笑着注视我。

带着些不甘心,种番茄就这样变成了我的一个乐趣。一拨一拨地种,一季一季地长,不管收成,不理时节。每次跟泥土的亲密接触就好像是一次愉快的自我对话。我开始懂得下种子时不能太深,排布也不要过分拥挤;种植期间水分要保持充足,光热要妥帖,并且定期除草;一个多月以后要给番茄立支架固定,打八字结避免直接勒到茎干;有了果实后要记得在番茄植株外套上网袋,避免鸟雀的啄食……每一个小细节,每一点小情绪,统统注入这一枚枚番茄里。它们像是能和我沟通,跟我建立了感情。而种番茄看似简单,却也让我一路摸索、探寻,跟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一样,道路多少是会曲折的。种番茄的初期,虽然番茄已经能在我的手里存活,但个头不大,甜度也低。我翻阅了很多书籍,也询问了不少农户,发现根源出自番茄品种和糖分累积上。我向妈妈讨教了经验,在下一批的种植里,我注意了多使用有机肥(鸡粪猪粪之类),也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室加大昼夜温差;在种子的挑选上,我更加精心,不够饱满的颗粒都在下地之前被我“铁面无私”地一一刨去……

我把这林林总总的技巧统统摘记在一本笔记本上,如今也有厚厚一本啦!家里人都打趣地称呼我“番茄大户”。

当然啦,我的这项特殊技能也遭遇邻居的冷言冷语:“小孩子居然在这里种番茄,想做一辈子乡下人啊”“太笨了吧,估计其他也学不会”。她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去学弹钢琴,不去学数理化,哪怕养只宠物也可以,这些“技能”似乎都比种番茄来得考究,也来得更有前途。但她们不知道,当我把自己种的番茄带去学校请同学们品尝的时候,多少人向我投来不可思议的赞叹的目光。她们不懂,其实真的是有番茄娘娘在的,她就在我们心里——呵护农作物与做其他任何事一样,都需要用心和努力。

我是布艺达人

李筱瑛 宁波第二中学

第一次接触布艺是初三毕业的暑假,有次逛街发现一种无纺布材料包,我很好奇那究竟是个啥,店主姐姐告诉我,那是手工材料包,可以自己动手DIY小物件,说完还给我展示了一个她做的布艺零钱包。我被“手工”、“自己做”这些词触动到了,当即买了一个三角形的小蛋糕布艺材料包。现在回想,大概就是从这个小蛋糕开始,我踏进了一个奇妙的微缩世界。

第一个材料包里附有说明书,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说实话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真有点“抽象”,首先是将各色布料裁剪成需要的形状,缝合蛋糕底部的两边,留出一边来填充棉絮,再以同样的方法制作蛋糕上的装饰物,而单单是这些装饰物的缝制就花了我好几个小时。当然到了最后一步,组装那些零碎材料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候了,这不单单意味着一件作品到了完成的最后一刻,用热熔胶将它们粘合完整,就像看自己家孩子长大成人似的,不禁有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真想不到,几块布料,在剪刀加针线的操持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第一次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针脚过疏,填充不够实,直接导致蛋糕变形。每当锁边的时候我就手忙脚乱,头晕眼花。我问老妈锁边有什么技巧,事实证明,我老妈也是个不靠谱的,她的技术比我的还不堪入目,最后反倒要我救场……后来我又去找那个店主姐姐,她开玩笑说,把秘笈都传授给你我就要失业啦。话虽这么说,她还是仔细地给我示范了她的锁边方法,怕我忘记还帮我画了张示意图。根据这个示意图,我又买了许多材料,试着做一些小动物。做到第三四个,我就能完全摆脱示意图了。跟上瘾了一样,我开始拿家里的东西开刀。我家的纸巾盒,妈妈的零钱袋子,挂我房间的钟,可以说家里到处都有我的手工痕迹。我还能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缝东西,理所当然成了我家手最巧的人。

高二美术课,老师要求上交一幅作品不限主题,大部分人画了画,我交的是一幅兰花的苏绣作品,苏绣一向以绣功精致出名,老师问我绣了多久,我说两三天吧,作为众多优秀同学里的隐形人,我第一次收到了这么多红眼,老师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笑容。

虽然高中课程渐渐紧了,但我还是喜欢在周末抽出时间来呆在我的小世界里,我把作品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虽没见过上帝的诺亚方舟,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宝盒也不差吧,小鹿、海豚、狐狸……里面真的是“物种”齐全了。也许对别人来说,这是归类为手工的一种普通爱好,对我来说,它更像是我的好伙伴,静不下心时有人求助于音乐或者阅读,我则喜欢躲进我的小工作室,在针线中寻找一份宁静。

我是修理控

张 宇 南京江宁高级中学

我爸爸就是修车匠。我虽然没想“子承父业”,但耳濡目染中,慢慢也算得上半个修车匠了。爸爸修车时,我总在一旁看着听着,有点“偷师”的味道。

记得一次和好哥们出去玩,他的自行车半路“叫唤”起来。“格朗格朗”一声声响,似乎是车轮上夹着了什么异物,停下来却发现并没有,我突然想起在爸爸那儿听到的类似声音,便俯下身来让他把车子半抬,自己用手打着后轮旋转,那个相似的声音就持续发出,我仔细听了几秒,很确定地告诉他,是车轮的一根钢丝松了,应该就是那一根。

这件事奠定了我“修车达人”的地位,后来大家走读回家的路上,总是忍不住要问问我,那辆车车头歪了没?能不能再听出点其他东西……

大家在这方面非常看得起我,我也就有意识地跟父亲学了一些东西。比如坐垫松了,就用扳手拧动坐垫下面的螺丝,将之放松后上下调试一番,再拧紧;链条掉了,得用一个小起子架住链条,接着转动后轮,只要把链子扣上齿轮的某几颗突起,转动时一旦绷紧,就用起子往齿轮上送,链条很快就能归位。

至于补胎、刹车的修理和更换,就稍显麻烦,需要新的铁丝或者轮胎才行。我慢慢喜欢上这样的劳动,它让我体会到把一样东西修缮完整的快乐。其实,很多东西,都还存在继续利用的可能,没必要一坏就扔掉。

有一次晚自习,头顶灯光忽闪忽闪,我下意识地想到,不是灯管坏了,就是接触不良。我关闭开关,垫着桌子椅子爬到高处,想把灯管拆下来重新安装一次,试试能不能恢复。手触到灯管非常烫,还未怎么行动,忽然就听到班主任在门口大呼:“不要命了啊!不怕被电着!”

在大家的哄笑声里,我尴尬落地。再开灯时,没想到灯光就恢复了!实在让人感到神奇。也许是灯管自己恢复了稳定,也说不定是灯管被我的举动给震惊,乖乖不敢造次了。

虽然没能修成那根灯管,却促成了尽力修复身边破损小东西的爱好。东西虽小,在重新带给它生机的过程中,有,更有成就感。

我爱烘焙

孙黎琼 宁波第四中学

我妈妈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会煮咖啡,做各种小甜点,日常家务更不在话下。我悄悄跟爸爸说,你上辈子一定做了很多积德行善的事情,连我妈这么贤惠的女人都被你搞定了。他听了哈哈笑,戳我鼻子说,那你会干啥?

我好像确实没继承到妈妈多少优良传统,仔细想想,做点心这件事情我倒是很上心。源起是高二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一个帖子,里面是她自己做的各种甜点,照片看得让人超有食欲,跟帖中有人问她多大了,她说读高中呢。说实话我是被打击到了,作为同龄人,别人可以有这么好的手艺,我怎么不行呢?抱着我也要试试的想法,说动手就动手。

因为妈妈常做点心,所以厨房材料还算齐全。当时是想做戚风蛋糕试试水,但是没经验果然不行,头一次我试着自己打发蛋清,结果整整打了一个小时才把蛋清打发,手都快抽筋了。于是我去网上查资料,向妈妈讨教经验,终于,成功了!我自己也总结了蛋糕成功的秘诀,比如打蛋清要分三次加入糖,蛋清要打发至摩斯状直至倒扣碗也流不出,这里有个小诀窍也涉及到我第一次的失败,很多人以为加糖只是增加甜度,其实加适量糖能迅速打发蛋清,但如果第一次加糖过量就很难打发了;然后是将蛋黄和面粉、牛奶等混合,分三次加入蛋清,拌至细腻均匀,在进烤箱之前要将烤盘在台面上叩打几下,排出气泡,出炉前还要将烤盘再次用力叩打几下排出剩余气体,最初尝试时我不知道这一点导致蛋糕裂开或者塌陷。掌握技巧后做出甜度适中、口感绵软蓬松的蛋糕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了。

做甜点只追求口感自然是不够的,被妈妈的手艺养刁的不只是我的味觉,还有视觉。我开始研究怎么把一个简单的甜点变得美观。我买了一些小模具,制作饼干或者蛋糕时都用得上,把简单的甜点变成星型、兔子或者小熊形状,效果立即不一样啦。色彩搭配也是门学问,比方制作水果蛋挞,只是在蛋挞水中加水果也许整体色彩就不那么鲜艳了,如果再在出炉的蛋挞上点缀鲜果,配上松脆的蛋挞皮就是一种视觉享受了。瑞士卷、布丁、焦糖奶茶、抹茶蛋糕都是我的拿手好戏,也算现学现卖,我的同学都是我的试吃者,次数多了之后,一个姑娘甚至跟我说,如果我是男孩肯定追你了。想起以前跟爸爸的调侃,心里洋溢了幸福感。不得不说,自己动手做食物,最快乐的一刻就是拿出来分享的时候。渐渐地,我也觉得烘焙好像是一种修炼的过程,我依靠自己的手艺不断向着某个方向前进,好像被点心的甜度软化并且逐渐发酵着,不同于妈妈的贤淑,这应该是独属于我的温柔吧。

上一篇:经济周期同步性文献综述及其测算方法 下一篇:浅谈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