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c

时间:2022-10-08 07:04:34

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发展c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悟出了其中的点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清醒地认识学生所处的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点。

一、激趣,构建第一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时,其内在的动力会更有效地迸发,这样的学习内在力是最具成功性的。不难看出,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其一,创设情境,激趣。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军民共同抢险的电视片段,以此激起学生对防洪抢险者们的崇敬,然后再学习课文,此时学生的兴趣盎然,争相上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使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其二,诱发场景,激趣。如,在教学《小狮子爱尔莎》一文,要求学生课前去翻阅有关资料,把对动物的了解写下来。上课时,我让大家讨论,结合课文读自己查找的资料,有这样一个平台,这下可热闹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下,我再布置作业:写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再去观察,展开写动物比赛。知道多的写详一些,知道少的写略一些。试想,谁不想知道多一些呢?课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动物产生极大兴趣的基础上开展了比赛,你说这课能不成功吗?激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制课件、放音乐等。

二、拓展,构建第二平台

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取决于知识视野的拓展,这是一种充电。只有不断“充”,才能使学生的“电”增加,在这一点上,首先要有给学生拓展的途径和空间,比如,舍得花时间,课堂上让学生去读书、自学。教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做。内容不仅只局限于课堂内的,要构建相关知识的链接,引申开去,扩展开去。学生的个别学习、同学互学、小组学习、大家交流讨论等等都是拓展视野和空间的极好途径,要充分体现“主体”,允许有不同的“高见”。

总之,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积极探索,改进教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上一篇:数学课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科学开展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