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08 06:38:07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实证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梦”则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就成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文章借用了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通过实证分析的手段,研究了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旨在为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提出更加有效的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SWOT分析 责任教育 有效路径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 因此,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则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责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改革发展应“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应该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整合,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中国梦”的践行者。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也称为SWOT矩阵)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其中,S、W、O、T分别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的简称。SWOT分析是管理学中一种通过评估以上四个方面而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规划方法。常用在项目和商业投资中,用于明确目标和分辨内部和外部要素,以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的目的。SWOT分析关键在于辨析内部和外部要素,它将信息归为两类:内部要素(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和外部要素(环境所带来的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

尽管企业管理与高校的责任伦理教育体系的目的和手段均不完全相同,但与企业管理相似,高校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也是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基础。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也是高校有效地开展责任伦理教育的前提。因此,将SWOT分析用于责任伦理教育体系,亦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所在,实现强化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的最终目的。

二、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SWOT分析

(一)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部优势(S)

1. 责任伦理教育可利用资源充足

《史记・管晏列传中》中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在责任伦理教育开展过程中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充足,这也就为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仅从高校内部资源出发,对责任伦理教育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简而言之,教师作为主体,学生是客体,课程作为介体,环境为环体。因此,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可以列为开展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基本资源,也可以认为是关键。

由于高校的德育工作长久以来都摆在重要位置,责任伦理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责任伦理教育的教师队伍主要以“两课”教师为主,辅以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制度等。随着“两课”教师不断的专业化和精英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课程设置方面,“两课”始终是高校责任伦理教育的主阵地。在调查中,41.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对于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方式为知识讲授,26.5%的学生认为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充足、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坚持两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校园环境方面,党团组织以及其他学生自发性的组织,都为责任伦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在调查中,93.2%的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中要承担集体责任和团队责任,团队的利益高于个人,可见,校园环境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在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丰富多样化的资源能够为教育的成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责任伦理教育制度导向明确

学校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对于大学生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相关制度导向明确,旨在“影响、规范学校教育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遵守制度要求,进而形成与制度要求相一致的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道德行为。”[3]责任伦理教育相关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统一。

勤工助学和奖学金作为高校最为常见的两种制度,对于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可窥见一斑。勤工助学对于家庭较为拮据的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其他学生则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价值,倡导大学生承担起部分生活的责任。在调查中,96.5%的大学生肯定了勤工助学制度对于责任意识的培养作用。奖学金制度则更多的是倡导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学业负责。在调查中,95.7%的学生对于奖学金制度持正面的观点,认为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内部劣势(W)

1.大学生对于责任伦理教育现状认识不足

《论语・公冶长》中说:“未知,焉得仁?”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大学生在责任伦理教育方面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产生参与责任教育的动机,从而形成源源不断的自我激励,有助于更快的实现责任教育的目标。

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2.2%的学生认为自身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亟需责任伦理教育的增强,30.1%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还有47.7%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关系到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大局时会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调查中,25.1%的学生表示关注时政,其余74.9%的学生仅关心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就大学生而言,不了解时政,便不了解国家社会,不了解国情民生,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便无从谈起。再者当前世界形势下,相比于国家民族安危存亡的时刻,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责任意识。可见,大学生对于责任意识的认识并不准确,对于责任伦理教育现状的估计也过于乐观。

上一篇:矩阵式管理传统商焕发生机 下一篇:遵循认知规律 实施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