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为课堂增效

时间:2022-10-08 06:26:04

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为课堂增效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通过教学评价多元化,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而正确恰当的多元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这种评价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否得当,评价过程是否经常及时,评价语言是否专业精准,评价结果是否多维互动,也成为美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评价 多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弄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美术教学评价多元化穿针引线,把课前、课中、课后、课外,这四个课堂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一、课前师生交流,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与其学具准备、精神面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行为表现和精神面貌应是教师评价关注的焦点。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评价。因为孩子非常期待教师对他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准备好学习用具的、内向的、反映比较慢的,以及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我创作。否则一旦让他们失去信心,他们便会放弃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人学习。

二、课中语言专业精准,评价过程要及时经常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反馈上来,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在大量的反馈信息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能力,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鼓励学生的成功,强化学习的收获。无论是在课堂活动还是在课堂作业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捕捉“意外的惊喜”,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特长,以便做好合理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培养。在美术课堂多元评价时,多采用肯定性评价;肢体语言评价;技巧性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学习态度,确保学习习惯、合作参与性、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等被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三、课后作业因人而异,尊重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应全都统一成一个标准,而应因人而异。细腻、完整、成熟、华丽是美;粗犷、残缺、朴实不也是一种美吗?带着这种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业,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的作业,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在进行评价时,对优生提高标准,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发现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总结性评价在课堂结束部分进行,它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为下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以一幅画,一件制作,一分感受等不同形式出现,此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评价。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运用专业知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家长、网络参与进来进行较全面评价。要注意州美术语言来评价,让孩子从小树立一种正确的美术学习观,让孩子们在欣赏生活、欣赏作品时有一双美术的眼睛。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这幅画好,好在哪?要具体到构图、形象、线条、色彩,是用怎样一种视角来画的,甚至主题思想等等。在评价时还应尊重学生程度差异,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学生作业,优生提高标准,好中求异,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寻找进步点,发现闪光点。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肯定每一个孩了,因为每个孩子的画面都有闪光点。

四、课外评价结果要多维互动有激励性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方法,培养的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表现手段和表现题材,绘画、制作、综合实践探究,大量地阅读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采取档案袋或学习记录表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活动要及时给予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只有教师真正发挥多元性评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美术课。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方式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美术课,融入美术课堂。

上一篇:论初中学生数学作业存在的不足 下一篇:刍议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