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试方式与考试改革

时间:2022-10-08 03:20:21

浅谈考试方式与考试改革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考试模式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几个因素,提出关于改革考试方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考试方式 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是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于“教”和“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考什么、如何考,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课程考试的功能是否得到真正发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成就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改进教风和学风。但目前考试制度还有很多弊端,与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考试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重知识轻能力素质现象比较严重,重课程结束时的鉴定性考试,轻教学过程中的检查性考试。因此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具有导向意义,成为许多高校关注的重要教学环节。

一、考试模式现状

从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调动积极性出发,部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适当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部分任课教师对平时成绩考查和记载的随意性较大,有的教师仅凭考勤次数记载平时成绩,或者以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平时成绩水分较大,有失公平。个别老师对考试重视不够,命题不够准确,甚至脱离教学大纲,或命题数量过少,达不到检查教学质量的目的。除以上情况外,笔者通过对长江大学目前考试情况的调查,认为普遍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命题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命题方式主要有试题库命题、命题组集体命题和教师个人命题等。试题库命题具有客观公正的优点,不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教考分离,比较容易进行,但是试题库命题有着重要缺陷,这一命题方式容易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扬个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有抑制作用。试题库更新工作量较大,容易造成更新困难,导致内容陈旧,这种命题方式比较适合公共基础课考试。命题组集体命题和教师个人命题两种命题方式虽然紧密联系课堂实际,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但为了评阅方便快捷,命题中客观题的比例明显偏高,客观题的优点十分明显。由于客观题在答题中所花时间较少,考核量可以相对较大。由于答案统一明确,可以排除评阅人主观上的因素,因此其评定成绩的客观公正性较好,成绩可信度较高。答案统一明确,教师阅卷工作量较少,考试组织成本较轻。但是客观题所考的知识几乎全部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笔记,这种知识再现式的考试内容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考核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深层应用能力,不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学生学习完全是为了考试,考前死记硬背,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

2.考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闭卷考试一直占据考试方式的中心地位,只有少部分选修课和考查课选择开卷形式,往往让学生误认为采用开卷形式考试的课程就是不重要的课程,这种长期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并不是依据课程体系、内容、性质及要求,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考试形式,而是盲目地选择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对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多数公共基础课程而言无疑是合适的,如高等数学、化学、政治等。但对专业课程、某些实验、实习占有较大比重的课程,这种考试方式会忽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对知识的记忆上,增加学生应考的压力和负担,迫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猜题,尽量缩小复习范围,形成读死书、死读书的应试学习方式。考试形式的单一严重地扼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3.考试工作量核定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不同考试方式,工作量考核很少有区别。采取不同考试方式,教师付出的劳动是有很大差异的。如采取口试或实际操作方式,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逐一测试,即使在每个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总时间量是相当大的。开卷考试和研究报告等考试方式要花费的精力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考试方式下,学生个性发扬,答案不统一,方法多样化,教师逐一审阅过程中付出的劳动量是巨大的。相对而言,在相同课程和学生数量的条件下,闭卷笔试方式由于题目答案比较一致,使用的方法有限,学生在教师事先决定的框架内完成考试,这种答案的统一性、解题方法的有限性给阅卷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尤其是客观题,虽然命题工作量会加大,但阅卷工作量明显减少,总工作量减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广泛采用闭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对于其他考试方式则不是很愿意尝试。

二、关于考试改革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改革现行考试制度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性

命题是考核的关键,各种考核的目的和作用都要通过试题实现。命题要体现考试目的,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试题难易度要适当,分量要适中,试题构成比例为:基本题占60%,综合题占25%~30%,提高题占15%~10%,考试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更多的是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考试时可提供必要的公式和常量,考试题目不是很多,但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考核学生能力和智力,有助于发展求异思维。

2.考试方式实现多元化

建立多样化考试形式,合理设计成绩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切实可行的考试模式是推进考试方式改革的有效手段。考试方式包括闭卷、开卷、半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本科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应采取闭卷考试方式,目的在于学校和院(系)得以全面保证教学质量,并使考试本身保持权威性和有效性。对于专业课、考查选修课等的考试方式,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由主讲教师与教研室研究商定,并报院(系)主任批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试。

3.改革工作量考核办法

不同考试方式需要教师付出的劳动是不同的。不同的劳动付出需要不同的回报,没有劳动回报,考试方式改革是难以推进的。因此,改革工作量考核办法是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重要条件,需根据不同考试方式中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地给予回报,不但要考核教师的工作量,还要把这种回报与工作质量相联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这一方面,目前研究还比较少,办法不多,但这是十分急需的。

强调考试方式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现行考试方式,而是希望使考试方式多样化。事实上,各种考试方式各有利弊,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考试方式。我们希望根据具体课程性质、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考试方式,希望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影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高校考试方式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实现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包立平,周丽娟.关于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59-62.

[2]葛冰,刘志明,毛靓.高校考试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4,(8):15-16.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254。

上一篇:我国美术发展与电视传播的契合性 下一篇:大学生考试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