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8 03:02:40

新时期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为创新打好基础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鲜事物的诱惑,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对学习有兴趣。枯燥的数学更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自己全部的热忱和爱心洒向学生,在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多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从对老师的亲近变为对学习的亲近、喜欢并产生兴趣。教师不仅要注重人文主义关怀,还要注重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教学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层次化,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跟得上。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直观新颖的教育手段,富于游戏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启发剂,有疑才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才有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好奇、质疑正好是小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阅读自学中、交流评价中质疑,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释疑,从而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质疑、释疑成为一种习惯,创新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四、加强合作,培育创新土壤

小学生的某些创造来自直觉思维,有时心血来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更多的想法是在热烈地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它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重视个体的培养,学生就容易产生主观、武断、偏激的情绪。别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不注意倾听,甚至不假思索地打断或加以否定,难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精神。对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就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我总是真诚地表扬那些认真合作的同学,为他们愿意让他人分享自己成果的胸怀感到欣慰,引导那些急于表现自己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使他们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五、倡导求异,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突出主体,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简单地依附于别人的看法。

六、放飞想象,给创新插上双翼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是各种因素碰撞后灵感在实践中的体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创新能力也不是教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留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珍惜、尊重创新思维的闪现,让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上一篇:中职烹饪教育研究型课程教学探索与剖析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