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要注重课堂的三个转变

时间:2022-10-08 02:09:17

体育教学要注重课堂的三个转变

【摘要】本文论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优化设计,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堂 转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19-01

初中w育新课标提出,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户外活动的情况,这易于吸引好玩好动的初中学生参与到课堂,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便利。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对主动学习保持持久的动力。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由“教”变“学”

初中生对事物都存在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给予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应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而是提出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讨论的问题,使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篮球的基本技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分组寻找与篮球相关的资料,包括篮球的发展历史,只要是与篮球有关的都可以作为小组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中,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有的学生将NBA篮球赛中的一些经典场面制做成视频,有的学生讲解投篮的基本技巧,有的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某位篮球明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篮球有关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不会觉得枯燥,而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就能很快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将游戏贯穿教学过程,让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完成一系列相关动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运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体育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其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对运动游戏进行精心设计,注重安全性、规则性,并对运动游戏的强度和运动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产生运动疲劳,让学生从中发现游戏的乐趣。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开展“协同作战”的游戏,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参赛学生背对背,互挽手臂,利用背部夹一个球,两队人员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跑,将球运至终点后交给下一个队伍,依次进行下去,哪个队伍先跑完就获得胜利。该游戏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配合度,学生专注于游戏,做出各种姿势,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躲闪能力以及奔跑能力,教师让学生开展“大鱼网”的游戏,先由4~6名学生做捕鱼人,其余学生当鱼,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捕鱼人”手拉手进入池塘中捕鱼,被围住的“鱼”就被捕捉了,这些“鱼”成为“捕鱼人”中的一员捕捉其他学生,直到将所有学生捕完。这个游戏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开展过程十分热闹,学生在奔跑、躲闪中享受游戏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关注横向评价,让竞争变成互帮互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教师的及时反馈意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评价,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以鼓励、激励学生为主要目的,这样学生在犯错时也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对体育学习充满期待,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针对不同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自身纵向的成长比较,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比如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对学生的长跑能力进行训练,而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在长跑中比较吃力,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划分5000米、3000米、1000米几个档次,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会觉得太困难,乐于参与其中,每天对跑步满怀期待,他们的长跑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进步,一些以前只能跑1000米的学生渐渐能跑3000米,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成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点,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改正,共同促进体育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堂,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自我激励中不断提升体育水平。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下一篇:潮水连海平,情感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