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调查

时间:2022-10-08 01:41:37

城乡结合部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调查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以吴泾镇为例)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情况。结果显示,视频媒介已经融入0-3岁儿童的日常生活。儿童对视频媒介的接触呈现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家长对于儿童接触视频媒介总体上以积极引导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0-3岁儿童;视频媒介;城乡结合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5-0046-06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不少直接面向婴幼儿的视听产品,这使得婴幼儿开始成为视频媒介的受众。然而,目前对婴幼儿接触视频媒介的研究非常有限,以往相关研究大多针对3岁以上儿童,并且集中在城市或农村。鉴于这一现状,本研究择取具有典型城乡结合部特征的上海市吴泾镇进行个案研究,试图了解城乡结合部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视频媒介更好地服务于0-3岁儿童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考察两方面内容:(1)了解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基本情况,如0-3岁儿童从何时开始接触视频媒介,主要接触哪种视频媒介,接触的时间与频率如何。家庭背景与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关系如何,等等。(2)了解家长对0-3岁儿童接触视频媒介的态度,家长对合理使用视频媒介的认识。等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吴泾镇常住人口中0-3岁儿童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样本结构如下:

儿童性别:男性209人,占52.1%:女性192人,占47.9%。

年龄分布:6个月以下35人。占8.8%:6-12个月63人,占15.8%;12-18个月99人,占24.8%;18-24个月88人,占22.0%;24-30个月102人,占25.5%;30-36个月13人,占3.3%(本次调查以散居家庭为主,89.8%的儿童未入托。因此30-36个月的儿童人数较少);未填写1人。

问卷填写人:母亲241人。占60.1%:父亲107人,占26.7%;其他人37人,占9.2%。父母共同填写8人,占2.0%;父/母与其他人共同填写2人,占0.4%;未填写6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半开放式研究问卷,问卷设计以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类似的结构性调查问卷为模板。充分考虑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文化背景,加以调整和补充。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80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电视是0-3岁儿童接触的主要视频媒介

图1显示,户外活动和室内玩玩具是上海市吴泾镇大多数0-3岁儿童的常规活动,分别占总人数的62.6%和61.5%。在视频媒介的使用上。0-3岁儿童看碟片(24.9%)、玩电子游戏(2.4%)的并不多,但看电视的儿童人数(占58.8%)与参加户外活动和室内玩玩具的儿童人数差不多,超过了阅读及听音乐的儿童人数(分别占43.0%和41.7%),可见电视在0-3岁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家长还分别估计了子女使用视频媒介、参加户外活动、阅读以及听音乐等各项活动的时间范围。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大部分0-3岁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已达1-2小时”不同。本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吴泾镇0-3岁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6.97-35.99分钟,约为户外活动时间(44.40-88.67分钟)的一半,少于室内玩玩具的时间(27.37-55.71分钟),但多于阅读时间(7.09-17.43分钟)与听音乐的时间(12.40-26.30分钟);平均每天看碟片的时间为11.12-23.41分钟:玩电子游戏的0-3岁儿童不多,仅有10人玩过电子游戏(15.00-30.00分钟/天)。以上数据表明,虽然上海市吴泾镇0-3岁儿童使用视频媒介的频率较高,但使用时间相对合理,远未达到国外儿童的过量使用程度,也没有挤占其他活动时间。

(二)视频媒介的使用低龄化

低幼儿童是否应该使用视频媒介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持何种观点,事实是低幼儿童使用视频媒介已越来越普遍。Kaiser家庭基金会的调查显示,74%的美国儿童在2岁以前就看过电视。本次调查也表明,在2岁以下儿童中看过电视的占52.8%,看过碟片的占22.7%,玩过电子游戏的占2.4%。这表明,目前儿童对视频媒介的使用趋向低龄化。

0-3岁儿童在视频媒介的使用上还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图2表明,在0-3岁儿童中,有58.5%已能自己打开电视机,还有55.5%能使用遥控器来选频道,34.6%会要求看特定的电视节目,21.2%能自己播放碟片,24.4%会要求看某碟片。这说明0-3岁儿童在使用视频媒介上较为积极和主动。美国学者Schramm早在1961年就提出“儿童是电视使用者”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寻找信息。儿童之所以看电视。是因为电视满足了儿童的各种需要。

(三)0-3岁儿童使用视频媒介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调查显示,0-3岁男孩和女孩花在看电视、看碟片、阅读、听音乐上的时间大致相同。女孩平均每天使用视频媒介的时间比男孩稍少,女孩平均每天看电视14.14-30.30分钟,男孩则是19.71-41.51分钟:女孩平均每天看碟片8.61-18.72分钟。男孩则是12.36-28.31分钟。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视频媒介的儿童人数逐渐增加,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见表1)。

(四)0-3岁儿童对视频产品的偏好

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0-3岁儿童是视频媒介的使用者,那么吸引0-3岁儿童的节目类型有哪些?本次调查中,家长罗列了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和碟片。总的来说,0-3岁儿童喜爱的节目比较分散(见图3),这与以往相关调查结果类似,最受0-3岁儿童喜爱的是动画片。其次是儿童综艺节目、动物节目、广告、音乐舞蹈类节目、综合性益智节目(如《七巧板》),纪实类、自然科学类节目受欢迎程度较低。

另外。有13.6%的家长表示孩子因年龄太小尚无偏好。鉴于此,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0-3岁儿童在节目类型偏好上的年龄差异(见表2)。从表2可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电视节目基本没有偏好,6-12个月的婴儿开始对动画片、广告等节目表现出兴趣,12个月以后。儿童对动画片的偏好尤为突出,儿童综艺节目、广告、动物节目、音乐舞蹈类节目也颇受欢迎。

动画片是儿童最喜爱的节目类型。其喜爱程度随年龄增长稳步加深。儿童经常收看的动画片有32.5%是知识型(如《蓝猫三千问》),30.1%是娱乐型(如《天线宝宝》),21.6%是科幻型(如《机器猫》);国外动画片29部,国产动画片13部,国外动画片中以娱乐型动画片受喜爱程度最高,如《天

线宝宝》《猫和老鼠》等,受欢迎的国产动画片则大多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如《葫芦娃》《西游记》等。

部分家长提及受儿童欢迎节目的形式特征,如“里面有儿童、动物、欢乐的场面”“画面不断转换”“画面色彩鲜艳”“音乐欢快”,等等。这些形式特征对儿童的吸引力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由表2可知。儿童对广告的喜爱在18个月后开始下降,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这说明儿童对节目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新奇的声画刺激等外在形式上,他们逐步关注节目内容,同时受家长的引导作用越来越大。

(五)家长对0-3岁儿童使用视频媒介的态度

研究者要求家长按照对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程度给八种活动排序,这八种活动分别为看教育性电视节目、玩建构性玩具、玩拼图、阅读图书、使用教育类玩具、玩运动类游戏、看教育性VCD/DVD和玩装扮游戏。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玩建构性玩具,第二位是阅读图书和玩拼图,第三位是玩运动类游戏,第四位是看教育性电视节目,第五位是使用教育类玩具(如电子书等),第六位是看教育性VCD/DVD,最后是玩装扮游戏。建构性玩具、拼图是传统的智力开发工具,家长对其认同度较高。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0-3岁儿童要以身体的成长为主,因此运动类游戏也被置于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与0-3岁儿童参加户外活动与室内玩玩具时间较长的调查结果相符。看教育性电视节目被排在倒数第三位,这表明家长并不看好视频媒介对0-3岁儿童的教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家长认为阅读图书比任何视频媒介都更加重要,然而,0-3岁儿童每天阅读的时间却很少。

电视机往往被指责为给“偷懒”家长提供便利的“保姆”。本次调查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一现象。一方面,20.5%的家长表示,只要有人在家,即便没有人真正在看电视,大部分时间也会开着电视机;42.0%的家长在确实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时,有可能让子女单独看电视;另一方面,80.6%的家长表示,他们会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并有32.6%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讨论动画片的内容。40.0%的家长时常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所以电视是否成为“保姆”。因家长而异。

值得注意的是,48.9%的家长对于子女看电视既不限制内容也不限制时间,仅有29.9%的家长对内容和时间都予以限制。如表3所示,家长们更关注儿童所看电视的内容(在回答“是否为子女选择动画片”时,32.7%的家长主要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来选择,30.7%的家长则考虑是否符合子女的年龄和性别特点),而不是儿童看电视所花的时间,即使是家长规定了看电视时间的儿童,他们平均一天看电视所花的时间(16.57-35.89分钟)也与没限制看电视时间的儿童(17.36-36.41分钟)相差无几,这说明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实施时间规定。由于0-3岁儿童每日接触电视的时间较短。有些家长认为还没有执行规定的必要。

至于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家长们普遍表示先要注重节目的知识性、教育性,其次是娱乐性,部分家长还提到了年龄适宜性。强调面向孩子的节目要少一些成人的语言和视角(见表4),可见家长虽然未将视频媒介视为促进子女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工具,却非常希望电视节目能有更多的教育功能。

(六)家庭收视环境与儿童使用视频媒介相关

父母文化水平是否会影响儿童的收视行为?本研究将父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的家庭定义为“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通过比较发现,文化水平较高家庭的儿童平均每日的收看时间(14.52-29.91分钟)比文化水平较低家庭儿童的收看时间(11.46-25.09分钟)要长些,而收看频率前者比后者略低,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90,P=0.294)。因此可以推断,家庭文化水平的差异对儿童的收视频率和时间影响不大,这与国外情况有所不同。国外有研究者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方法来探讨影响6个月至6岁儿童使用媒介时间的因子。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儿童的媒介接触时间显著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看电视时间更长。国内外的这种不同可能是文化和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的。

调查还表明,大部分0-3岁儿童与父母共用一个卧室。41%的家长在孩子的卧室或共用卧室中放置了电视机。这些电视机中89.9%接收有线电视,仅9.4%专门接收少儿频道。不过,卧室中有电视机的儿童并没有比卧室中没有电视机的儿童多看电视。前者平均每日收看16.62-35.41分钟,后者为18.50-38.70分钟。

0-3岁儿童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绝大多数是国内的少儿频道,且地方少儿频道的收视率(东方少儿46.9%、炫动卡通17.7%)大大超过了央视少儿频道(10.5%)。他们的收视范围还包括中央7套、中国教育频道、动漫频道、时尚频道、音乐频道等。

在调查中。家长还估计了为儿童购买视频产品的大致数量(见表5)。结果显示,家长购买儿童视频产品总体数量比较少,拥有9件以上视频产品的家庭不足20%,还有26.1%的家庭没有购买过视频产品。这也与前文所示儿童对碟片类视频产品的需求量不大相对应。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以城乡结合部0-3岁儿童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获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发现:

1、0-3岁儿童平均每天有近1小时的时间在使用视频媒介,平均每日使用视频媒介的时间超过听音乐和阅读的时间。

2、许多儿童在2岁之前就开始看电视,有一半以上的儿童积极和主动地使用视频媒介。

3、大部分家长认为图书在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上比任何视频媒介都更加重要。但是他们也非常希望电视能发挥其教育功能。

4、近半数的家长对于孩子看电视不限制时间和内容,限制收视内容的家长比限制收视时间的家长更多。

(二)建议

1、目前,视频媒介发展迅速,关于0-3岁儿童是否适合使用视频媒介的讨论一直在继续。无论如何,人们都希望年幼儿童能从视频媒介中获得益处,因此目前更值得关注的不是0-3岁儿童该不该接触视频媒介的问题,而是如何根据儿童审美心理和成长规律为其设计和选择适宜的视听产品。让视频媒介成为儿童很好的游戏、学习和成长平台的问题。

2、0-3岁儿童主要通过触摸、品尝、观看、倾听、探索事物、人际互动等方式来积累经验。视频媒介作为一种积累间接经验的方式,决定了它只能是该时段儿童诸多经验积累方式的一种补充。阅读、表演游戏等活动对儿童发展极有价值,家长应充分重视和利用。

3、近年来,儿童视听产品市场供需两旺,但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不代表其使用质量的提高。例如,大多数父母都比较放心让孩子看动画片,但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并非所有动画片都适合儿童观看。家长应当筛选视听内容和规定收视时间,并严格执行,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作息习惯。

上一篇: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状况的调... 下一篇:以幼儿探究学习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