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读”阅读模式

时间:2022-10-08 01:09:57

浅谈“自主学读”阅读模式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本领,是语文教学这一工具学科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掌握日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具。因此,近年来我们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以“自主学读”为课题,探索培养小学生读书能力、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读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

一、为了一个目的――掌握“工具”,打好基础

1、要掌握语文这一基础工具,就要学会阅读。小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读、写、算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便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打下初步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工具”,学会了读写的基本技能,才可能为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打好基础。

2、只有亲历阅读过程,才能学会阅读。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技能,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发展思维。阅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

3、要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就得改革阅读教学现状。目前阅读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突出的问题是不能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如: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往往忽略了让学生经历“读顺”这一阅读感知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读懂”过程,成了教师把自己阅读活动的结果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变成学生思想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结尾还往往省略了使学生“读会”这一环节。因而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潜能受到了抑制,难以掌握这一语言文字“工具”。

二、遵循两条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1、遵循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的认识规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它的结果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提高认识能力。这个认识过程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主体的实践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使其思维完成由具体形象到初步逻辑抽象的转化,才能使学生在无数次领会和掌握的过程中完成智力、心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坚持遵循学生阅读认识的规律,重视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情感,指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它强调“读顺”,打好感知的基础;强调“读懂”,要求学生经历体会、归纳进而达到理解;强调“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操作运用的环节得到落实。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阶段的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均匀和平稳时期,这使他们心理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可塑性强,是发展思维、智力,培养个性、品德习惯的大好时机。我们要顺应这一发展规律,使学生在领会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本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自主学读”模式提出的“读顺、读懂、读会”阶段目标,是把阅读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促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产生新的需要,产生不断努力的动力。因为这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构成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的,成为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的力量,是一种递进的动机强化点。它们会使学生在亲历阅读过程中学会自主读书,尽快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三、形成三个阶段──读顺、读懂、读会

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前人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的阅读课堂结构,以达到使学生最终“会读”的目的。

1、第一阶段:读顺。“读顺”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准备、了解”阶段。它以充分感知语言文字为特征。

2、第二阶段:读懂。“读懂”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归纳”阶段。它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为特征。

3、第三阶段:读会。“读会”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保持、运用”阶段。以记忆练习为特征。

四、做好四点准备──更新备课策略

为适合“自主学读”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备课策略。教师要把研究学生学习现状放在第一位,要做好如下四点准备:

1、明确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是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获得”什么。它不是笼统的“学习本课生字词”或“理解文章内容”之类的叙述。它的表述必须明确这节课学习应认清哪些字的形,了解哪些词的义;或是了解这章所写的什么事什么物;或是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讲清某件事;或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个物……教师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任务。

2、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就要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要与学生个别交谈。分析学生当中有多少人具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的基础,还有哪些人存在什么困难等等。

3、确定指导方法及步骤。这是指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指导步骤。

4、学习结果的检测。这是指对“读顺、读懂、读会”各个阶段中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矫正、补充。主要采取随意抽查的方式,或提问,或点名测读,或问卷,或交谈。检测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情况,以便调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泊口乡中心校后佃坡小学)

上一篇:优化化学教学设计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如何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