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10-08 12:06:19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呱呱落地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的指导就是对幼儿的第一个启发者。幼儿园是幼儿转变到第二个新环境,在这里进行第二次再造。幼儿在这两地开展行为习惯的练习,但如果家园提供的要求、教育手段不一致,幼儿会显得无所适从或者两个样子。有的家长反映,幼儿在家里吃饭不是自己吃、玩具从来不收拾、对待别人都是以“我”为主的态度。在幼儿园却是另外一个样,老师表扬的好孩子都有他的份。家长对于这情况是摸不着头脑,这孩子到底是懂事还是不懂事呢?幼儿园里有些幼儿很主观,不能让自己随心所欲的时候都会大哭一场,有些无论老师怎样耐心教导就是不能与人分享。其实就是在家、园的教育手段上出现了脱轨的现象,更加呈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家园共育的现实意义

从家长方面来看“家园共育”是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要让他们更加理解、尊重、读懂幼儿,使家长教育观念更加科学规范。老师倡导“家园共育”能全面地、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分析幼儿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是否可行有效;有助于老师的教学实践、正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幼儿在家庭、幼儿园这两大主要环境里,在成人的指导和影响下,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感、提高自我服务行为的自觉性。

二、不同环境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幼儿在家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和分析

目前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些父母根本不用子女参与家务活,只是不断地提供物质上的供求,到了四岁的幼儿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不太熟悉,如自己正确穿脱衣服、鞋子,对齐衣服来扣纽扣,知道冷热及时增减衣服。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先替他们干,或者担心孩子做事时磕着碰着,结果都是大人代替了。

有一部分幼儿是长期跟着老人生活的,这种隔代亲的关系更别指望老人会叫孙子做事了。如我班的俊哲,平时玩玩具都很积极,一到了吃饭他就把手放到大腿上两眼发呆,就等大人来喂饭。其实俊哲内心有着愿意参与的冲动,可是老人们怕他吃饭时会丢撒饭粒和吃得慢,一开始就是大人喂,长久下来俊哲干脆就干坐着等。这样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妨碍创造能力的发展,阻碍身心健康的成长。

还有些家长重智轻徳,重知识轻能力,在教育上常常事与愿违。如佳颖的妈妈很珍惜孩子的童年,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要让她的个性自由发展,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大喊大叫、抢夺别人的玩具、言行没有女孩子的模样,她的妈妈都是在一旁笑着摇摇头或者替她做辩解。其实家长没注意到幼儿的行为习惯影响了性格的形成,即使让她的个性自由发展也要有规有矩、言行符合社交的规范。如果不良的行为习惯固定下来,那么她肯定不被身边的同伴接纳,不管能力多强别人都觉得她是没教养的孩子,久而久之养成了任性、孤僻、不合群、不愿意与别人交往的性格。

(二)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表现

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最乖、最听话的。他们能自己吃饭并且大多数人不挑食,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尽管部分人会穿错但都愿意去尝试。其实幼儿的天性是好好奇、愿意去探索不懂的事情。在幼儿园里是没有专人为你服务,如果你不动手做那么就显示出能力比别人弱了、老师表扬的是其他人、小星星和小红花也不愿意来“找”你了。正因为这些原因,幼儿在内心不断鞭策自己,不怕失败继续重来,最后在成功中找到了满足感、自信心、得到老师和全班的认可,这种快乐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来。

三、家园联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老师在教育活动中灌输幼儿正确的行为意识

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进行传道授惑,给幼儿正确的认知和态度。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进来班上的幼儿经常争抢玩具,为了贴纸的事把同伴抓伤了,说不跟谁玩这些话。老师因此设计了语言活动《战胜大灰狼》,运用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里面的角色体验团结战胜敌人的喜悦心情,然后转移到同伴间要互相友爱、互助才会玩得开心有更多的好朋友。在体育游戏中,老师多设计以小组形式共同进行的活动,如《蚂蚁搬家》、《传球》、《两人抱球走》等,他们在活动中为得到胜利而集体欢呼、为给同伴打气喊加油。

(二)幼儿在日常行为中建立起正规的行为习惯

有话说不良的行为做1次就成型了,好的行为习惯要做5次以上才能建立起来。这也证明只有在不断地练习运用好的习惯才能形成,而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老师结合幼儿的直观模仿特点,定出了一些行为规范:坐着要学小白鹅,挺起胸膛精神好;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唱歌说话要学百灵鸟,听得清楚又美妙。在班上,有老师做监督对犯规的幼儿立刻指正,还有同伴间的互相提醒;老师不断发掘一些表现得好的,展现给大家学习,激励好的要更好不足的要加油;一周下来就进行评比,让小红花去“找”好孩子小星星“找”进步的小孩子,在这样的互助学习下幼儿的好行为进步了不少。在家也要同步进行,建议家长也设立一个小本子,分别列有幼儿穿衣、吃饭、睡觉、玩玩具等的行为记录。当幼儿的表现达到以上的要求时就送一个奖励的贴纸,一周积累下来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实现一个愿望。要求幼儿的同时,家长也是特殊的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要处处做好表率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出幼儿有好的性格特点,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当幼儿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意识上知道“我”该怎么做,行动上力求“我”要做得对,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参与、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王学莉.家长共育中的家长工作.学前教育.2002,(1)

[3]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当代教育论坛.2005,(6)

[4]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教育导刊.2009,(10)

上一篇:让教育合力在“协约”中生成 下一篇:中职生的写作心理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