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07 11:59:13

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调查报告

〔摘要〕手机的出现、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等带来新的挑战。该研究自编《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问卷》,调查南通地区高中生手机使用现状,探索影响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因素,希望能够以此引导高中生更为健康规范地使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使用;心理因素;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5)18-0013-03

一、问题提出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极大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手机作为人们首选的移动媒体也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教育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面对高中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校采取一纸禁令:严禁手机进校园。事实上高中生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的情况屡禁不止,因手机使用而引发了各种师生矛盾、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移动学习的方式,而手机凭借其普及率高、通信便捷、智能化、性价比好、操作简单等原因被认为是移动学习的重要终端而在校园内被鼓励积极推广。高中生的手机使用问题或许并不是简单地禁止还是推进的二择一,而有必要切实了解高中生手机使用的具体情况和影响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因素,正确对待高中生使用手机的需求。

本研究对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进行了全面调查,探讨了影响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因素,希望能够以此引导高中生更为健康规范地使用手机,充分利用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成果,消除手机使用不当产生的消极影响。此外,也希望能够为学校、家庭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我国中小学校推进手机移动学习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移动学习发展政策、产业界选择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再参考浙江大学沈勇编制的《手机用户调查问卷正式版》,结合开放式问卷以及与学生的访谈结果自行编制《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问卷》,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地区两所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的部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共发放问卷552份,收回问卷552份,其中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86.2%。

三、结果与讨论

(一)高中生手机使用的总体现状

1.高中生手机拥有情况

结果显示373名学生拥有手机,占被试总体的78.4%。使用智能机的人数为299人,占总体的72.7%。这一数据和黄林娟(2010)在福州地区的调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和田丽(2008)数据相比,有了明显增长。可见,南通地区高中生拥有手机和使用智能机已经相当普遍,手机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场合

通过对高中生在不同场合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家、宿舍、课堂或者课后四种场合相比较,仅有49.1%的同学表示从来不会在家里玩手机忘了时间,并且有44名同学报告总是、经常在家使用手机忘记时间。而就高中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而言,周一至周五手机使用一小时以上的仅占6.7%,而这一情况在周末则跃至31.1%。

结果表明,家是容易造成高中生手机使用过度的地方,一方面家庭有着更为宽容的氛围,是人们想要放松休闲的地方,容易放松对自我的控制和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从访谈中也了解到,在家庭中,即使控制较为严格的家长周一至周五采取没收手机的措施,周末也会将手机归还学生一段时间,家长对手机的管理措施也会使得周末的使用时间要高于平时。

3.高中生手机使用费用

就手机费用而言,87.6%的学生将每个月的手机费用控制在50元以内,仅极个别的学生每个月的手机费用会超过100元。在话费管理方面,高中生总体控制得较好。高中生话费支付往往由家长代为管理,但凡某个月话费支出变大,家长便会询问原因提醒注意,所以学生们会有意识地保持话费在常态水平。在访谈中,我们也遇到话费相对较多的个体,他们的话费往往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或者自己打工所挣自己来支付,支付较为随意,且数额较大,缺乏相应的监管。

4.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

基于访谈和文献研究,可将中学生经常使用的17种手机功能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休闲娱乐功能、联络沟通功能、信息获取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结果显示:

第一,联络沟通功能使用最为频繁。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手机网民在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网络娱乐类的使用上较为活跃。联络沟通功能是青少年使用的最主要的功能,这一点得到很多研究者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qq等即时通讯的出现和普及,极大挑战了原有的联络沟通方式。在以往很多研究中手机使用行为排名第一的短信,在此调查中有16%的学生完全放弃对短信息的使用,他们更愿意通过微信、qq的方式和同学朋友甚至家长联系。

第二,学习管理功能高居第二。学习管理功能包括手机辞典、计算器等小工具的使用,闹钟、提醒等日程安排,手机传输数据和下载程序等。学习管理功能的使用程度居于第二位,可能和前两项手机使用行为对手机本身要求不高,非智能机也可以应用有关系。闹钟、辞典查询等小工具的应用,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化行为,手机俨然已成为他们完成作业的“文曲星”;同时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少部分同学还会下载各种学习软件,例如桌面背单词、英语流利说等来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或是各种学习教程如教你如何打篮球、吉他教程等,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情。目前学生对手机学习功能的利用往往是零碎随意自主自发的,反映了高中生渴望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热切需要和浓厚兴趣。

第三,高中生对休闲娱乐功能的使用程度一般。在本研究中专指拍照摄像、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和玩游戏行为,或许未必是高中生不愿意使用这些功能,而是这些行为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高速的网络条件,充分的休闲时间,家长老师的允许等,这些条件的约束加大了休闲娱乐功能的使用难度。

(二)高中生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的差异性研究

高中生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上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且在手机类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区差异。独生子女情况和寄宿情况在有无手机和手机类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赵宝钢等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城市的大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手机拥有率要更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差异的原因。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区在手机拥有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高中生手机拥有率要高于来自乡镇的高中生。这是因为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低端机的价格持续下降,购买手机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然而好品牌性能优的中高端手机价格则不菲,经济因素或许正是导致城乡在手机类型上差异的原因。同样地,研究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机拥有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和经济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所调查地区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整体良好。非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不会因为孩子购买手机造成过重的经济压力,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异不大。

男女在手机类型上存在差异是因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接纳更喜欢使用手机,会更多地利用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而女生更多地倾向于利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这使得男生更为追求手机的性能功能,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倾向智能型手机。

高三在手机拥有率和智能手机拥有率上均显著高于高一、高二。一些研究者指出,手机还具有表现自我的功能。手机往往象征着年轻的、现代的、个性的、高地位的,青少年会借由手机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身份,展现个人印象和个人风格。高三和高一、高二学生相比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自我化,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

(三)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首先,高一、高二在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高三,高一、高二没有显著差异。这除了和高三本身学务繁重,没有过多时间“玩”手机有关,也和高三学生意识到学业的紧迫,学习压力增大,自控能力增强,时间管理更为严苛有着密切联系。此外,可以推断手机并没有成为高三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一种手段。手机对心理调适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与周挥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手机并不能有效化解不良情绪。

其次,无论是周末手机使用时间还是手机上网时间,城市均显著地高于乡镇。城市学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可能这是因为城乡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手机上网条件要优于农村。对手机各种功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需要网络环境。城市学生在家手机上网往往是通过WIFI无线上网,网速较快且无需担心流量产生的费用,可以放心地观看视频或者下载资源;而乡镇学生虽然用手机上网也很方便,但是在无WIFI的条件下面临着网速慢、费用大等问题,手机的很多附加功能都不能舒适地实现,从而影响了乡镇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间。

最后,数据结果显示,独生状况与寄宿状况之间在手机上网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后得知对非寄宿生而言,非独生子女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往往是因为父母要照顾多个孩子,自然减少了在每一个孩子上的关注度。可见,父母的监管,对高中生的手机上网时间有影响。

(四)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差异性研究

为考察性别、年级对高中生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性别因素在四种功能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高一、高二在休闲娱乐功能和学习管理功能上的使用程度均显著地高于高三。这和高三学生减少了对手机的使用有关,从前面手机使用时间上高一、高二均显著高于高三也可以看出。另外,高一在沟通联络功能上的使用显著地高于高二、高三。高一处于高中学习的开始和适应阶段,一方面要和原有的初中同学继续保持联络,另外一方面又要认识结交新的朋友,手机是他们维持友谊、改善关系、扩大社交的一种方式。在手机的四大功能中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手机各功能的使用程度要显著地高于女生。这一结果和男生智能手机持有率显著高于女生相一致。男生和女生相比更能接受、更喜欢新事物,更有兴趣使用和研究手机的各种附加功能。

为考察不同地区、寄宿状况和独生子女状况对手机使用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寄宿状况在信息获取功能上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非寄宿生对此功能的使用要显著地高于寄宿生。

信息获取功能包括以下四种手机使用行为:使用手机搜索查询信息(如114、12580、百度、谷歌等);使用手机的GPS导航或地图查询功能等;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资讯;使用手机订阅信息(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我们通过访谈得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通过手机上网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资源。寄宿生总是在晚自习课上集体完成作业,有更多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非寄宿生往往独自在家完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倾向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

(五)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和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

方差分析可知,多变量与因变量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采用enter法,将动机、态度、主观规则、控制因素分别与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周末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上网时间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态度越积极,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态度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对手机使用行为态度越积极,使用此功能的程度越高。控制因素在预测高中生手机上网时间上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其控制越强,手机上网时间越短。其他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影响不大。

态度对高中生手机使用时间的预测,符合计划行为理论的内容,对手机使用行为所持态度越积极,越容易长时间使用手机。这一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基本一致。龙坚毅等就指出大学生手机上网态度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国外有研究者考察了手机用户对高频率使用手机的态度与其实际使用频率的关系。发现相对于低频率手机用户,高频率手机用户更关注手机使用所带来的利益,且知觉到他人对其高频率使用手机有更多的赞许。同样表明对手机使用持更积极态度的用户更可能过度地使用手机。

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与其他两个功能的使用相比,高中生更容易不自觉地延长使用时间,造成手机过度使用。此外,家长发觉高中生使用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时,更容易认为他们是在“玩”手机而进行反对。因此,对休闲娱乐功能和沟通联络功能的看法、感受对高中生对此两项功能的使用程度有重要影响。认为休闲娱乐功能、沟通联络功能有着积极作用,情绪情感体验愉悦放松,高中生在此两种功能上的使用就更充分。

四、主要结论

1.高中生手机普及率较高,大部分手机使用较为合理。

2.高中生手机拥有情况、手机使用时间和手机使用功能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地区和学生类型差异。

3.态度因素和控制因素对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田丽.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及教育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罗阳佳.手机进学校挑战校园管理[J].上海教育.2006(5):18-19.

[4]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研究.2011(4):78-81.

[5]黄林娟,林丹华.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南通,226001)

上一篇:为每位教师配备心理调适“口袋书” 下一篇:浅析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