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兴词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时间:2022-10-07 11:53:19

网络新兴词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语言学调查

摘 要: 网络新兴词语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主要是社会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幽默性综合发展的结果,但网络新兴词语的幽默性通常在于谐音错字和谐音错音,这就要求民众辩证取舍。本文分析网络新兴词语的分类,语言特点及其幽默效果,并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从社会因素制约、人群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三方面分析网络新兴词语出现和流行的原因,让人们更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社会语言现象。

关键词: 网络新兴词语 社会语言学 产生原因

语言是某种媒介下人类社会的产物[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不断进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都使得网络新型词汇不断产生,发展并更新。很多报纸,广播,视频也选择使用网络新兴词语撰稿以吸引人的眼球。网络新兴词语的产生无疑是顺应社会发展和使用网络媒体的综合产物。大势所趋之下,网络新兴词语被人们广泛肯定,认可只是时间问题[2]。

1.网络新兴词语

1.1网络新兴词语的界定

“网络词语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社会方言,是互联网领域所使用的词的总和”[3],在社会语言学中属于一种语言变体。广义的网络词语大致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局域网、界面、搜索引擎等,这部分词由于专业性很强,属于行业术语。第二类是指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文化词语,如网恋、网购,电子商务等。第三类是网络交流用语,是网民在工作、学习、聊天时在BBS、QQ、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上所创造的新型词汇。本文中所指的网络词语仅指第三种类型,就是网民在进行网络交际时所创造并经常使用的汉字、字母、数字、符号等。网络新兴词语指最新出现的网络词语。

1.2网络新兴词语的分类

网络新兴词语从词汇层面讲主要有两类:网络新兴词语和网络新兴成语。从词汇层面分类,一般的词语和俗语皆属于网络新兴词语,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伦家”(人家),“有木有”(有没有),“蒜你狠”(算你狠),“豆你玩儿”(逗你玩儿);“高富帅”,“白富美”,“骨灰级”,“打酱油”,“桑心”(伤心),“童鞋”(童鞋),“霉女”(美女),“菌男”(俊男),“斑竹”(版主),“杯具”(悲剧),“洗具”(喜剧),“大虾”(大侠),“伤不起”,“丝”,“homepage”(谐音:烘焙机)等均属于网络新兴词语。

网络新兴成语是指和传统成语相似的四字网络成语。网络新兴成语由于同时具有传统成语和网络流行词的双重特点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一方面,网络新兴成语和传统成语相似,朗朗上口,意境深远,言少意深。另一方面,网络新兴成语和网络流行词一样,语出用典,幽默风趣,简单明了,新鲜前卫,结合时事。如“男默女泪”,“累觉不爱”,“人艰不拆”,“喜大普奔”,“十动然拒”均属于网络新兴成语。

1.3网络新兴词语的特点及其幽默效果

网络新兴词语最典型的特点是幽默风趣,谐音错音。网络新兴词语的语言幽默主要有四类:语音谐音错误产生的幽默,语音谐音错字产生的幽默,字词连读产生的幽默,以及流行字词产生的幽默。网络新兴词语“内流满面”(泪流满面),“桑心”(伤心),“童鞋”(同学)等属于语音谐音错误产生的幽默效果。另一类是利用汉语,数字或英文特意谐音错字创造新型网络词语[4],比如说“霉女”(美女),“菌男”(俊男),“斑竹”(版主),“杯具”(悲剧),“洗具”(喜剧),“大虾”(大侠),“蒜你狠”(算你狠)和“豆你玩儿”(逗你玩儿);“homepage”(谐音:烘焙机);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1234567(你是我的未婚妻)等属于语音谐音错字产生的幽默效果。第三类属于字词连读产生的幽默,像“表”(不要),“酱紫”(这样子)属于此类幽默。最后一类是流行词产生的幽默,比如说:“伤不起”,“打酱油”,“豪做友”,等等。

网络新兴成语的特点主要是语用出典,幽默讽刺。网络新兴成语的语言幽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语出用典,讽刺幽默;另一类是旧语新解,语义新奇。网络新兴词语的出现一般语出有典。随着一些新事件的出现,很多网络新兴词语应运而生。继成语典故“秋雨含泪”(讽刺批评为腐败的政治帮闲和谄媚的文化口红),“正龙拍虎”(意指某人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范跑郭跳”(范跑郭跳意喻一丘之貉,五十步笑百步)之后,如今又出现了许多新兴成语,像“十动然拒”意指“十分感动然后拒绝”。(出处:2013年11月11日光棍节,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四男生王文瑾,将历时212天创作的16万字情书装订成册,取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送给心仪已久的女生。这名女生收到情书后十分感动,但是没有接受表白,最后拒绝了他。此事被其室友传到网络后,网友以此故事创作出一个网络新成语并迅速走红――“十动然拒”)。“累觉不爱”意指“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出处:一名95后男孩感叹“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后引发众多二三十岁的青年议论)。其他的像“不明觉厉”,“火前留名”和“人艰不拆”也属语出用典,具有讽刺幽默的语言效果。第二类是旧语新解,语义新奇式的语言幽默[5],比如说:“知书达理”原义:指人有文化,懂礼仪;网络新义:仅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度日如年”原义: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网络新义:日子非常好过,每天像过年一样。“杯水车薪”原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网络新义:当领导就是每天在办公室喝喝茶,月底能拿到可以买一辆汽车的工资。“见异思迁”原义: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网络新义:看见漂亮的异性就想搬到她那里去住。“夫唱妇随”原义是指封建社会认为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处;网络新义:丈夫进了歌厅妻子跟踪尾随。由此可见网络成语独一无二的幽默效果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

2.网络新兴词语产生的原因

网络新兴成语的产生和迅速流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社会因素制约、语言本身的特点和网民的特点。

2.1社会因素制约

语言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新兴词语作为一种流行词,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无可避免地受社会因素制约。网络新兴词语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以下三个社会因素制约:网络大众媒体,母语热潮,以及全球化的加深。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搏人眼球。网络大众媒体撰稿更青睐于网络新兴词语,这开启了人们对网络语言应用的新篇章[6]。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很多外来文化渐渐在国内快速流行和发展,这使得民众开始担心我国文化的精髓的发展和传承,大量保护本土文化的活动开始快速展开,掀起了一阵母语热潮,像汉语桥、成语听写大会、提笔忘字和汉字听写大会都属于此类。网络新兴词语,尤其是网络新兴成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民众保护母语的一种新方式。

2.2语言本身的特点

网络语言由于其特殊的产生和发展平台具有独特的特点。一般来说,网络新兴词语简洁明了,幽默风趣,张扬个性,新鲜前卫,而且结合时事。网络新兴词语的这些特点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将其用于日常交流。比如说“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和“细思恐极”(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这些网络新兴词语都具有以上特点,因此能快速流行和发展。

2.3网民特点

在我国,一般来说网民多为青少年,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当然也不乏高等文化工作者。青少年个性张扬,善于追求时尚,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很多新兴词语的产生之后青少年都能快速接受并频繁应用于日常交流中。由于网络新兴词语本身有着新鲜前卫、简洁明了等特点,青少年更加喜欢将其应用于日常交流中以彰显个性,这促进了网络新兴词语的快速发展。网民除了青少年,还有一部分高等文化工作者,他们在网上交流时为了方便快捷,很多时候都会自创词语,自创词语一旦被人们广为接受就会成为网络新兴词语,“男默女泪”就属于此类。网络高等文化工作者更擅长结合时事自创成语,如“不明觉厉”、“累感不爱”、“十动然拒”都是广大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网络新兴词语是时展的产物,是网络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他们以独特的新鲜感、幽默感和时代感充分展现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和广大网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词汇系统不断更新发展。正是因为网络新兴词语幽默感的特点,有部分网络新兴词语的出现是建立在错音错字的基础上的。因此,面对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词语,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辩证地看待这一社会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申慧.近年来网络媒体流行的“新”成语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2012(2).

[2]郑俊涛,马长林.网络时代新成语的新定义及新成语的产生[J].湖南农机学报,2011(1).

[3]齐慧玲,王伟玲.网络流行语探析[J].当代小说(下),2011(1).

[4]董自国.谈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J].艺术教育学报,2012(2).

[5]马翔光.浅析网络新兴成语的幽默感[J].北方文学教育,2006(1).

[6]马兰.浅谈几个网络新兴词的新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2(4).

上一篇: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 下一篇:小学语文的挫折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