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堂也能遍地开花

时间:2022-10-07 11:37:13

让美术课堂也能遍地开花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创新天地,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现代教育的四大趋势之一是使教师的作用由权威式的传递知识向判断学习者需要的方面转变。为了让小学美术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应该让“生活化、自然化、新颖化、开放化”成为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然而美术课的教学要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使其充满生命活力,真正实现遍地开花,就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新颖化的美术课堂成为唤醒沉睡的力量

人类学家兰德曼与马克思有同样的见解,即人的创造性、能动性是蕴藏在内部的“沉睡着的力量”,艺术创造性无疑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

你看过小学生包的书皮吗?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得花花绿绿,倾尽了美的情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随意性特点,他们常把美术行为看成自身价值的再现,他们内心萌动着一种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术课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学习材料或问题的新颖性激发的,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童心发现童趣,细心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玩,联系生活,投其所好,让学生对解决美术问题充满兴趣,在美术课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就像一池水,由于他们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美术课上的一些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新颖化的材料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即所谓的“投石激水”。如有一位老师走进课堂,在讲桌上放满废纸、海绵、抹布、绳子、纱头、土豆……学生满脸好奇,不知老师要干什么,顷刻间经过老师的画、吹、拉、印,一幅幅美妙画图展现在眼前,学生无不赞叹,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便唤起了学生对美术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从艺术的酣睡中醒来,并从此走上创造的自觉道路,形成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的良性循环。

二、让生活化的美术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入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感受美,发现什么是美。当学生发现什么是美或感受到美以后,他们的心灵会得到美的共鸣,甚至撞击,进而自发地向这一方向靠拢,即美术课堂生活化、自然化。如一位美术老师上课时提了一包各式各样的叶子,问学生:“今天我们画什么呀!”学生众口一词:“画树叶”,“不对,是用叶子画”……实际上这节课是叶子拼贴画。这位老师讲:“自然界各式各样的叶子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植物,今天的美术课要把它们变成动物,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怎么变呢?”老师很快用枫叶拼了一条鱼。这样就让孩子们发现了自然再造的妙趣,欣赏到了美,从而想要创造美。二十分钟后,同学们便拼出了一幅《群鱼戏水图》。这说明学生把美的事物定格了下来,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让美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这样既达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要求,又使学生思维的闸门大开,迸射出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的智慧火花。

三、让开放化的美术课堂催开思维之花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个性,重视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因而开放化的美术课堂为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使之彰显五彩缤纷的无限魅力。如有一位老师在给一年级同学上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形、色时,并没有死板地在教室里讲什么是点、线、形、色,而是将他们带到水泥操场,整队,挪前移后围成什么阵势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然后老师让同学分别用红、绿粉笔在自己站的位置上涂个大圆点,集合后老师把同学带上三楼窗口,让他们往下瞧。“哟,一个带绿叶的大红萝卜!”同学们雀跃着、惊叫着,还在想刚才不就涂了个点么,怎么现在成了大萝卜呢?这时老师讲了萝卜的外形是由线构成的,而线是由点组成的,这样就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点、线、形概念形象化的绘画课。开放化的美术课堂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化的美术课堂要求学生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这样学生的美术作业必定多样化,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小学美术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只有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可以开启学生艺术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真正把学生领进自主探索的艺术殿堂,从而使美术课堂真正达到遍地开花的目的。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校服涂鸦的探究 下一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