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时间:2022-10-07 09:21:29

如何应对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一、 阅读理解题型特征及中考考查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中考阅读的要求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理解语句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从而达到解答相关阅读理解题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注重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中考的一大趋势。它的主要特色是:“题量大”、“内容广”、“体裁多样”、“试题以客、主观形式出现”。它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准确率高、阅读速度快。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内容是:1.考查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2.考查把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的能力。3.考查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及典型句式英汉互译的能力。4.考查对阅读材料全篇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文章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5.考查依据短文内容和考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及运用的能力。试题中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选材特点是:内容时尚,紧紧围绕社会热点、现代科技、校园生活、体育明星等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中考阅读理解题体裁主要有四种,记叙文(包括人物故事介绍、事情概述等)、议论文(包括观点论述、新闻时事评论等)、说明文(包括科普知识、物品操作说明、史地介绍等)和应用文(包括广告、通知、网上信息、旅游宣传、图表查询等)。考查的题型有: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3.阅读短文,填入短文中所缺的单词或词组;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5.组词成句;6.根据上下文将所给句子译成英语或汉语;7.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图表等。

二、 应对方法

中考过程中的阅读,既不是课堂学习课文似的精读,又不是课后欣赏小说似的泛读。它并不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的每一词每一句,但又不能忽略文中的重要细节及作者所寓含的观点。它实质是考查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所给的阅读短文中准确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及其途径的能力。这就表明中考阅读的明显的特征是:任务明、时间紧、要求高。它从接到任务开始,随着任务的完成就意味着阅读过程的结束。它既注重阅读效果,又注重阅读效率,从而能甄别出考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以下应对阅读理解题的方法。

1、 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策略。

阅读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综合理解型(for further comprehension),另一种是查找细节型(focus on details)。综合理解型不仅包括对文章全篇主旨大意的理解,对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等,还包括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与应有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及其运用的过程。查找细节型主要是要求读者对文章的重要事实和细节进行识别。相比较而言,前者难度较大,后者难度较小。一般的阅读理解题在设置题目时两种题目的比例为2:3,容易一点的为1:4,较难的为3:2。通常情况下,用来解决综合理解题的阅读方法有略读(skimm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对比式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等;用来解决查找细节型题目的阅读方法有寻读(scanning)、略读和重点段落式精读等。阅读前要根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看报式的阅读习惯,要先看问题,了解任务,继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保证阅读快速有效。

2、 带着问题阅读,把握主旨结构。

先阅读短文后面的题目,明确了阅读的目的与要求,带着问题去阅读,能有助于迅速抓住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对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效果显著。在阅读中要注意把握短文的中心句,透彻理解短文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注意通过查找关联词、指示代词、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表示评价的词及过渡句来分析文章的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时要善于归纳同类事物或类似现象。如:(A)归纳动词,显示过程。通过归纳文中的动词,显现某一事件的全部过程。(B)归纳时间,突出事件。反映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故事性文章,要用时间线索归纳材料。(C)归纳人物,突出个体。针对人物角色多样的文章,要通过分析人物,归纳其言行,突出个体。(D)归纳因果,突出中心。对于反映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等文章,要根据事件的前因后果抓住文章中心。通过归纳,对文中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材料,整合成一篇文章、表现一个主题的。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而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注重关键细节,结合常识推理。

做阅读理解题时,经常会遇到有关历史、地理、天文、风俗、文化、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运用已掌握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层意义。在研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或段落时,要围绕文章中的when,where,who,what和why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和上下文之间隐含的关系,抓住关键的细节描述,认真琢磨长句、难句,仔细推敲相关数据,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推理,从而找到解题的确凿的判断依据。

4、 仔细核对答案,速度效率并举。

做完题目后,应把短文连同答案仔细读一遍,并利用试题与短文或试题间的相互暗示进行复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近年来部分地市中考题中出现回答问题式阅读理解题、中英句子翻译题等,要求学生依照文章内容,用英语写出问题的答案。这类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附带考查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它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学生既要比较透彻地理解文章,做到内容正确,又要根据题目要求,选用正确的形式能组织自己的语言比较灵活地回答相关问题。翻译句子时要忠实于原文,切忌望文生义。在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生词,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义。而在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时,要注意捕捉原文的人称、时态及语态等方面信息,确保译文准确、贴切。表述必须清楚、明了,言简意赅,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两个词,切忌画蛇添足。书写还要规范、整洁。

考查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就是速度。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在求准和求快上做到和谐统一,速度与效率并举。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要注意培养阅读语感,在正确的阅读策略指引下,轻松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为中考能取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常见阅读误区及其对策

1、无明确的阅读目的,无科学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拿到阅读题,便像看报纸一样浏览起来。遇到生词不多的、难度不大的内容,阅读还能进行到底。一旦遇到生词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便会产生急躁心理,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随便答题,从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阅读的失败。

对策:明确中考阅读性质。阅读前首先了解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 无连贯的阅读思路,不知情节的发展变化。

阅读时急于寻找答案,不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不注意推敲情节的发展,一目十行,似懂非懂,仓促答题,造成严重的答题错误。

对策:阅读时注意归纳比较同类事物,注意关连词、过渡句的内在含义,做到理解文章结构,整体把握中心内容,注意细节的变化对比,从而准确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被生词困扰,被长文吓倒。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一碰到生词,便不知所措;一碰到较长的文章,便心烦意乱。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心理的表现,它严重影响着阅读的效果。

对策: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要认识到,在阅读中碰到生词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生词量不超过文章单词总数的5%,而且一般不会对文章整体理解造成障碍。对于较长的文章,其结构一般是很清晰的,作者观点是鲜明的。文章之所以长,绝大多数是因为内容细节更加详实而已。在良好的阅读心理指导下,可用下列“四步骤”来解决生词问题。它们是“一查”、“二猜”、“三搬”、“四跳”。“一查”指在文中或文后查找注释。重要的生词一般会有汉语注释或英文解释,已注释过的生词在第二次出现同一意思时便不再注释。“二猜”指对未注释的单词可通过其所在句子位置关系,根据上下文情景作初步的词性词义猜测,做到心中有数。“三搬”指当生词在前两步很难解决且在问题中又出现了,这时可用“整体搬运法”套用其所在的句子来解答问题。“四跳”指对那些与解答问题无关、理解文章无碍的生词作弃度读处理,像跳过去一样。以上四步对解决短文中的生词问题一般来讲,已经够用了。对于较长的文章要学会带着问题分层次寻读,以能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4、阅读时快而马虎,答题时答非所问。

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一味追求速度,题目没有看准看完就急于作答,文章没有看懂就急于归纳,最终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形式错误。

对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候需借助笔的移动帮助阅读,确保不漏一词、不错一词、不颠倒一词、不增加一词。边读边思考,做到阅读与解答内容形式准确无误。

上一篇:初中化学竞赛计算型选择题巧解例析 下一篇: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