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时间:2022-10-07 08:52:4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创新意味着生存和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从情到理,从意到境,都要善于在诸多矛盾中,寻求产生魅力的创新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以为关键在以下几点:

一、讲求教学艺术,营造良好氛围

“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它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讲求教学艺术,有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乐学,爱学,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愿意思考和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才能作出自己的选择,能平等地同他人共同活动,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能作为他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富有创造性。教师也能自如地进行启发诱导。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满腔热情的激励,鼓舞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压抑,学生顾虑重重,即使老师有很好的设计,口若悬河,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

二、树立信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面临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认知结构,智力结构都有极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压抑,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老师转,老师也始终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现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议事日程,学生有了大胆想象的广阔思维空间,我们老师就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想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新,标新立异,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进行探索思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逆向思维,标新立异时,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违背事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不能脱离实际,使自己的见解既有独到之处,不落俗套,具有时代感,又在情理之中。

三、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创新

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正确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智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对教学结果的反馈不能仅仅来自学生的考试结果,应对学生的听课、记笔记、查阅工具书、复习等全部的学习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在各个环节上给以指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囿于权威的课本,教师的言论,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因此,作为教育者本身除了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素质之处,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杂家”的风度,要不断钻研,不断充电,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努力研究新问题,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导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无穷奥秘,开拓新知识领域的能力,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变知识传授型为能力训练型,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顺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四、全方位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活动和比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长长干,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老师思维定势的束缚,在活动中能自由地尽情发挥。如演讲比赛,即席发言,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又如办小报,办刊物,当小记者,自制小发明以及出墙报,练书法,绘画等,极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地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加以实行。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上一篇:考场作文“语塞”现象举隅及对策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幸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