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10-07 08:26:49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最近一段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陆续颁布若干重要框架计划、专项行动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我国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主动调整。

一、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情况

(一)明确部署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

2009年9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颁布《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指出,要发动清洁能源革命、支持先进汽车技术、推动健康技术创新。12月,又《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提出,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要优先支持高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和高生产率的生物工程产业,保持航空产业的领导地位,振兴钢铁和汽车工业(重点是电动汽车),积极培育纳米技术产业。此外,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英国在2009年6月颁布的《构筑英国的未来》中提出,要为未来投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生命科学、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金融服务业。日本于2009年4月推出了新增长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和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韩国在《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 》中提出:重点发展能源与环境、新一代运输装备、新兴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融合、知识服务六大产业,及太阳能电池、海洋生物燃料、绿色汽车等22个重点方向。

(二)政府出面力促新兴产业产品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普及

《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提出,要加强先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大投入力度以推进公路、桥梁、公共交通工具和清洁城市、智能电网以及新一代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8月,美国国会宣布为30家电动汽车制造相关企业提供20亿美元资金支持。电子交通计划提出要为8个项目提供4亿美元拨款。《复兴法案》提供45亿美元支持智能电网发展;安排72亿美元支持宽带扩展。此外,政府还通过试点示范的方式,帮助新兴产业启动市场。比较典型的做法是日本几年前就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共用系统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在横滨市、大阪市、京都市等地区进行电动车租赁、共同利用系统区域试验,建立了探索未来城市交通和电动汽车商业化道路的试验机制。

(三)投入力度加大,资助领域更加集中

《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不仅提出要“加大对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还详细罗列了计划增加的投入金额,例如:要加强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研究,将重要科研机构的R&D预算提高一倍;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力度,将用于技术创新计划的财政预算从2009年的6000万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1亿美元等。此外,美国近期颁布的其他专项行动计划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战略、计划,在涉及投入方面的政策时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例如,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未来15年至20年,为潜在的波浪和潮汐能发电项目提供1720亿美元的资助。法国政府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

(四)大力增加人才储备

《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机会》提出,要培养具有新时代知识和技能的下一代,要创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队伍。强调要改革公立学校等教育体系,恢复高校毕业人数全球第一的地位,改进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教育体制,在社区中推广职业教育,为高中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网上课程,并在这些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手段。《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提出,要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和12年义务教育,并计划在未来10年中陆续投入2000亿美元用于大学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欧洲2020战略》颁布了“青年人员流动专项实施计划”,提出要为青年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并尝试促进青年工作者在不同岗位的良性流动。韩国颁布的《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提出,要重点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具体措施包括:及时掌握新兴领域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在大学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研究生院制定针对性强、多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面对主要发达国家的积极举措和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基本态势,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科学部署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并发展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是依据我国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分清发展时序,分层次部署近中远期的产业发展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一国现有的产业基础、科技资源和技术积累,是本国选择重点发展领域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综合考虑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产业自身的发展潜力、未来产业分工格局等因素。唯此,才能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领域。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从上述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初步考虑,可选择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现阶段的重点,着力突破。

二是更加重视从需求端拉动产业发展,综合并用各类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从本轮颁布的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的总体导向来看,很多国家在产业发展初始就非常重视从需求端引导产业发展。在具体举措方面,除传统的政府采购、试点示范、设立技术准入门槛、鼓励外部市场开拓等措施之外,主要发达国家还通过将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新一代交通体系、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加大发展力度。为此,我国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产品成本偏高、市场认知度不够、商业模式不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新兴领域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环境。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方式呈现出领域更加集中、额度大幅提升、数量更加明确等特征。为此,针对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应按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总体思路,从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三个方面,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具体手段包括: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能够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各种融资手段相互衔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

四是围绕重点领域,增强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引进。我国人力资源储备丰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学科领域不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发达、吸引高端人才的设施和制度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依靠传统教育培训方式和人才供给渠道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在重点领域增强人力资源储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完善人才流动和使用机制。制定吸引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学者、专家向企业流动的优惠政策,完善人才业绩考核等评价制度。二是着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政策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鼓励产业集聚区和地方政府结合自身需求,采取特殊方式,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到本地就业。三是培养壮大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产业情况、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熟练技能的中青年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开展在职培训和在高校、职业院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编/朱艳秋)

上一篇:农产品全线“异动” 3%调控目标面临压力 下一篇:“新三十六条”拓宽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