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07 08:02:00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生活化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坚持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高中政治教学都是从情、意、知、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期望通过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塑造具备完美思想品德的学生。然而,由于空洞高调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发生脱节,政治课堂变得抽象和苍白就在情理之中。当学生感到厌倦的时候,自然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独辟蹊径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呢?

一、拓展生活化内容

只有当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要用开放的眼光去开拓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要以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然后更多地融入生活化的观念。例如,在讲解《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可以着重选择学生的职业理想规划这一章节内容进行开发。可先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职业特质”和“我也有的特质”这两大表格,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打工者”“公务员”“创业者”和“富二代企业继承人”等职业角色进行探讨。既要肯定每一个职业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又要引导学生看到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通过课堂的延伸,让学生明白个人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次,要通过多元化的生活角度来推进政治教学。所谓多元化,就是要在政治教学中通过问题与现象的多个层面去推进和剖析,让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运用故事法、对比法、图表法甚至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政治课堂内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来加深学生的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者,要掌握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灵活性。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运用全面的整体来主导课堂,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让学生的灵活思考成为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设计生活化导语

《经济生活》教材第十一课在导入第一框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设计了一个“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的探究活动。作为中山本地的学生,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样的事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日常生活事例。因为这些事例跟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例导课,引出政治课的主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中受益。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这一内容时,笔者先以昔日中山人的骄傲――“威力洗衣机”更名为“东菱威力”设疑,导出曾经连续六年国内产销量第一的中国洗衣机大王――“威力洗衣机”被民营企业“东菱凯琴”收购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重视,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多媒体技术和主体性教育的合辙是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和教学理论研究者的共同追求,因为多媒体是“以接近人类认识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以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的情境,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如在讲综合探究课聚焦文化竞争力时,请学生收集有关美国快餐文化、美国大片、日本动漫画、“韩流”等资料,以及调查当地“日韩美文化”流行情况,并制作成PowerPoint或Flash,与教师课件设计相互超链接,师生共同上平台交互操作,将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全班同学,深刻地感受文化竞争力,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应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师生在共同的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揭示、分析教学课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让课堂回归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红叶.浅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14)

[2]朱利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例谈[J].内蒙古教育,2013(04)

上一篇: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看学生能力...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