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10-07 06:53:21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要想让情境为教学服务,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感性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激励学生解决。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于是我就先出示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熟悉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体特征,再对这些东西进行比较分类,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掌握它们的特征。然后又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这些物体出现在哪里。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问题始于疑惑,疑惑产生于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使学生“有问题”的关键,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首先问题或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知识规律的关键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通过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时,可让学生四人一组与老师同步完成实验。先拿出一个用厚纸做的圆锥,再拿出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要数清到底几次正好装满。实验做完后,老师引导学生探讨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学生由趣生疑,自然思考其中的原因,老师及时引导,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趣味情境,加强探索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在教学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老师用今天认识的形体拼成了一个小机器人(出示机器人),你们能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形体吗?生答:(1)机器人的胳膊是圆柱体;(2)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3)机器人的头是球体;⑷机器人的身体是长方体;(5)机器人的脚是正方体……接着,我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体拼出喜欢的玩具,先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尽可能和老师的不一样。学生活动结束后,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拼成的玩具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得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欲望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且故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学高斯求和公式时,我先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年纪小小的他做“1+2+3+…+98+99+100=?”时不急于盲目地计算,而是努力思考,终于又对又快地算了出来,使老师十分惊奇。正是因为从小爱动脑筋,他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数学家。然后我引导学生也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也做一个聪明的小高斯,沉浸在故事情境中的学生都活跃起来,积极思考,不久也找到了规律。

五、创设游戏情境,营造“玩中学”氛围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我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我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我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质疑,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略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思维多走一步